摘要:除了小轉彎全斷面硬巖掘進機,中鐵裝備集團還正在生產一種硬巖大型盾構機,專門用來掘進岩石地層。通過徐工、中聯重科和中鐵裝備的物聯網數據平臺,聯網全國各地的機械裝備,我們可以發現全國各地的重大項目已全面復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眼下,爲了追趕全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各地的重大項目大批上馬,所以這些工程機械裝備的訂單都排滿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5月10日是第四個中國品牌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去年舉辦的中國品牌強國盛典上榜品牌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品牌企業在這次疫情當中凸顯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全球製造業因疫情而按下“暫停鍵”的時候,一些品牌企業卻依然訂單火爆,一機難求。

徐工打造世界領先智能化轉檯生產線

一個人能幹 36 個人的活

△央視財經《 經濟半小時 》欄目視頻

5月6日,“五一”小長假剛剛結束,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客戶接待大廳裏,一大早就有不少客戶早早來到這裏,催問訂單發貨情況。但眼下一機難求、排隊等車的火爆,出乎客戶的預料。爲了儘快拿到產品,他們每天都要來接待大廳打聽生產、發貨情況。

客戶接待大廳

不僅國內市場火爆,國外銷售市場也在逐步回暖升溫。

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營銷公司總經理 王萬才:目前非常火爆,大部分型號的產品,都已經脫銷了。比去年的同期,要高出近50%。去年單日高峯期的發車在80臺左右,今年前幾天的單日發車達到120臺。

和俄羅斯客戶視頻連線

今年一季度,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超過了5%,但徐工集團卻逆勢增長,一季度累計出口各類工程機械設備超過4000臺,金額達2.8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實現了超過30%的增長。

徐工的成套化工程機械設備

在徐工,一臺大噸位起重機,通常零部件就要上萬個,涉及上千家零配件供應企業。疫情期間,很多配套企業都停產了,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徐工第一時間捐贈口罩、提前支付貨款,還聯合當地有關銀行,發行江蘇首單3億元“疫情防控債”,全部用於上下游合作配套企業的復工復產。

徐工起重機生產

與此同時,徐工還打造了世界領先的智能化轉檯生產線,所有的機器手只需一個人操作就可以全部完成。在徐工的起重機智能工廠,原來一條至少需要36名焊接工的生產線,現在只需一名工人,做一些正常的運營維護就可以。從復工復產到現在,這條焊接線,已經生產起重機的轉檯5000多個,更重要的是,全部採用機器人焊接,一次性焊接合格率在100%。

智能化轉檯生產線

目前徐工的大噸位起重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裝備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一季度。而徐工一家企業,僅僅在徐州就拉動了600多家供應商,解決了4萬人就業。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陸川

我國世界首臺礦用小轉彎全斷面硬巖掘進機成功下線

核心部件國產化獲重大突破!

△央視財經《 經濟半小時 》欄目視頻

大連

2020年5月6日,大連地鐵五號線海底施工盾構機穿越第三大溶洞羣,進入板岩地質施工,這也標誌着我國成功攻克了盾構下穿海域岩溶地質這一“世界性難題”。

盾構機穿越第三大溶洞羣進入板岩地質施工

跨海大盾構隧道下穿大連梭魚灣海域,全長2882米,隧道穿越溶洞多、岩石強度高、隧道埋深大、水壓高,海域周邊環境極其複雜,大盾構下穿鐵路、軍港碼頭、航道等重要建築物及軍事設施,施工難度極大。

盾構機操作室

施工現場的盾構機,是由中鐵大連地鐵5號線跨海大盾構項目部與中鐵裝備,爲海底隧道專門量身打造的一臺盾構機,整個盾構機開挖的直徑是12.26米、總長189米、總重3300多噸。目前盾構機每天推進的速度是3到4米,已經順利掘進完成1520米。

盾構機

盾構機被稱作“工程機械之王”,其技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地下施工裝備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在西方盾構機技術發展已超百年時,中國還沒有一臺自己生產的盾構機。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發,中國盾構技術漸漸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不僅滿足90%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時開拓了國際市場,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1/3。

盾構機

2020年5月10日,世界首臺礦用小轉彎全斷面硬巖掘進機,在中國中鐵裝備集團盾構總裝車間下線,並即將應用於四季春煤礦的夯道建設。掘進機的直徑是4.33米,最小轉彎半徑僅爲40米。

世界首臺礦用小轉彎全斷面硬巖掘進機

除了小轉彎全斷面硬巖掘進機,中鐵裝備集團還正在生產一種硬巖大型盾構機,專門用來掘進岩石地層。這種盾構機直徑達11米,大概有四層樓高,長度145米,重量達到2300噸。即將出口澳大利亞的盾構機,按計劃6月中旬就要交付。爲了如期交付,技術人員不分晝夜全力推進。

加緊生產中的硬巖大型盾構機

自從2月10號,中鐵裝備就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全國18個生產基地也全面恢復生產,共有166臺盾構機、50臺隧道專用設備投入生產。

中國中鐵裝備集團

而另一個好消息是,中鐵工程裝備聯合洛陽軸承、鄭州機械研究所研製的國產主軸承1萬小時測試結果令人滿意。主軸承,是盾構機的“心臟”,其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測試結果表明國產主軸承已具備替換進口的主軸承要求,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國產主軸承

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多個重大項目年初開工,帶動盾構機的訂單增長,2020年1-3月份中國中鐵裝備新簽訂單同比增長22.37%,同時也帶動了國內18個生產製造基地的生產製造。

中國中鐵裝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順輝

中聯重科海內外銷售逆勢而上 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的上半年!

△央視財經《 經濟半小時 》欄目視頻

5月4日,中聯重科產品發貨現場,一批新生產出廠的28臺起重機,正整裝待發,即將發往全國,還有一批25噸和55噸的汽車起重機即將發往國外。這家公司目前已 100%復工,訂單已經排到了下半年,有的大噸位起重機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的上半年,其中20%以上的訂單來自海外。

中聯重科起重機

2020年4月29日,中聯重科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3月開始,隨着基建建設項目大面積復工,工程起重機、土方機械等各類產品銷售市場日趨火爆。一季度,中聯重科還開展了40多場直播,吸引了近30萬人次在線觀看互動,在短短39分鐘裏,產品訂購量就超過了2000臺。

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公司

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中聯重科總共交付了52臺大噸位起重機,創下了歷史新高。如此高的產能,也帶動了多家原配料和零部件企業的增長。公司所需採購的2萬多種零部件,涉及供應商300多家。

零部件

半小時觀察

一臺起重機或是一臺盾構機,都可以帶動上千家的零配件配套企業,這是中國品牌的力量,更是中國製造的最強音。復工復產,最重要的就是上下游聯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通過徐工、中聯重科和中鐵裝備的物聯網數據平臺,聯網全國各地的機械裝備,我們可以發現全國各地的重大項目已全面復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眼下,爲了追趕全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各地的重大項目大批上馬,所以這些工程機械裝備的訂單都排滿了。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這些裝備製造企業一邊忙生產,一邊在做技術創新。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克服了危纔是機。這次疫情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但同時也給中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一次全新的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