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地方的社區防控並沒有放鬆。但疫情防控期間,孤寡老人都出不了門,柴米油鹽,還有看病、拿藥都不能斷,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壓在了社區一線工作人員的身上。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採訪了來自北京一個普通社區的志願者羣體。

因爲老人無意間的一句話 她放棄了工作機會成爲志願者整整24年

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東里社區,前身是北京第二棉紡織廠家屬宿舍,小區裏這50多棟小樓,大部分都是上世紀50、60年代修建的,裏面居住着4000多戶、14000多人, 其中有4000多人都是60歲以上的退休老職工 。

疫情期間老人們看病就醫,成了社區最棘手的問題。幾天前,88歲的社區居民關佩松突然感覺腿疼,疼得走不了路,八里莊東里社區志願者梁會蘭和同事只能推着關佩松去社區醫院檢查。還好,關奶奶只是腦血管出現動脈硬化,暫時不會危及生命。

梁會蘭和同事帶關佩松去醫院

關奶奶家住的地方只有13平方米,1954年搬進來,到現在已經住了66年。梁會蘭他們送關奶奶進家之後就開始收拾屋子,照顧了關奶奶6年,他們和關奶奶之間就和親人一樣,關奶奶告訴記者,如果沒有社區志願者,她就下不了樓,喫不了飯,甚至可以說是“只能在這裏等死”。

志願者爲關佩松打掃房間

疫情期間,關奶奶從沒有擔心過生活,因爲她知道身邊有這些志願者孩子,有人幫她買菜,有人幫她做飯,心裏很踏實。每次梁會蘭他們來的時候,是關奶奶最開心的時候,他們一邊幹活,一邊跟她聊天,永遠有說不完的話。

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東里社區居民關佩松

從關奶奶家出來,已經12點多了,顧不上休息,他們又趕去另外一位社區居民王肅林老人家裏爲她蒸饅頭、包包子。

志願者爲社區居民做飯

上鍋蒸飯的時候,梁會蘭他們又抓緊時間爲王奶奶打掃屋子。整理牀鋪、擦傢俱、消毒,忙活完了,梁會蘭又爲王奶奶剪起了指甲。

爲王奶奶剪指甲

王肅林今年80歲,此前也是京棉二廠的退休職工。丈夫去世早,兒子張偉出生不久就發現患上了唐氏綜合症。爲了給兒子看病,王肅林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每個月母子倆僅靠微薄的工資,勉強維持生活。節衣縮食,日子過得很苦。

王肅林和她兒子

2019年,年近80歲的王奶奶,突發大面積腦梗,幹起家務活兒明顯感到力不從心,身體每況愈下,更放心不下兒子。雖然盼着志願者,但是看到他們每天來回奔波,王奶奶又很心疼。

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東里社區居民王肅林

下午1點多,梁會蘭才帶着大家回到志願者服務站喫飯,他們一上午忙得連口水都沒顧上喝。

志願者服務站

梁會蘭是這個志願者服務隊的負責人,也是發起人。1995年,只有19歲的梁會蘭隻身一人,從河北來到京棉二廠,成爲了一名擋車工。2006年單位改制,梁會蘭下崗了。本來,她可以藉着找工作的機會,離開八里莊社區。 但一位老人無意間的一句話打動了梁會蘭,最終選擇留在社區,繼續照顧那些老人。

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東里社區志願者梁會蘭

信任既是責任,也是動力,2011年,梁會蘭在街道工委和社區黨委的幫助下, 成立了一支以她名字命名的“會蘭孝親敬老服務隊” ,受到梁會蘭的感染,有百餘居民也加入了她的服務隊當中。

一支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志願者團隊 義務爲4個社區、 150多棟樓的居民服務

梁會蘭這個服務團隊平均年齡都超過了50歲,在八里莊街道爲4個社區,150多棟樓的居民已志願服務近9年。爲了解決疫情期間老人們買菜不便的問題, 梁會蘭他們每週會給社區的老人們買菜,並送到老人家裏,對老人做一次家訪。

志願者送菜

梁會蘭他們很細心,對老人生活上的細節特別注意,走訪時發現居民周奶奶家地板革翹起來了,爲了防止老人在家被絆倒,他們趕緊處理。

幫居民修地板

疫情期間,小區先後有300多外地返京人員需要進行居家觀察,18 名社區工作人員要負責送餐、送快遞、買菜,倒垃圾……一天都沒休息過。爲了緩解社區的工作壓力, “會蘭服務隊”承擔起了爲居家觀察人員送餐、送快遞的任務 。

每天飯點兒,是志願者團隊最忙的時候。今年66歲的志願者白靜遠,爲了讓居家觀察的居民喫口熱乎飯,每次送餐都跟打仗一樣,來去匆匆。

白靜遠爲居家觀察人員送餐

除了送飯,送快遞也是一件繁重的工作。 五六十歲的志願者拎着大包小包,每天爬上爬下送快遞,是一件很喫力的事情,但是他們都沒有怨言 ,梁會蘭是他們心目中學習的榜樣和堅持下去的動力。

每天拎着大包小包穿梭在小區裏,上下樓幾十趟,既辛苦還有一定健康風險。苦活兒、累活兒,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麼,關鍵是即便全身心付出,也有人不滿意、不理解,這讓她們多少有些委屈。

梁會蘭

疫情下是他們“讓愛心第一時間抵達”,是他們“讓陪伴成爲了一種力量”,是他們讓大家“雖然未曾謀面,卻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最後,讓我們記住他們摘下口罩,最美的樣子。

會蘭孝親敬老服務隊

半小時觀察:

疫情期間,北京共有60萬像梁會蘭他們這樣的志願者,他們不求回報,每天就這樣風裏來雨裏去,默默在我們身邊服務着社區裏的千家萬戶,是他們用實際行動溫暖着我們,堅定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抗擊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當前我們正面臨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的雙重任務,任何麻痹大意、掉以輕心,都會導致前期付出的努力前功盡棄,因此還要繼續做好防疫守門人,守住醫院的門、守好百姓的門,才能確保疫情防控決戰完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