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冰凌文學"免費訂閱本刊

作者簡介

林寅之 1939年生於山東煙臺、原籍棲霞市。

1960年起從事羣衆文化工作。曾任青島市李滄區文化館館長、青島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傳統音樂學會(ICTM)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中國羣衆文化學會會員等。音樂理論家、研究員職稱、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教授。

已出版專著《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版本集錦與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1989年)、文論選集《寅時虎嘯》(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合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樂樂閣隨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年)。多篇音樂學研究論文入選國內外學術研討會、羣文研究論文兩次代表青島市參加全國羣文理論研討會。己在《人民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中國民樂》《鋼琴藝術》《樂器》《文化月刊》《中國羣衆文化》《南風》《青島文學》《中國藝術報》《音樂週報》《文摘報》《青島日報》等幾十種報刊發表學術論文、音樂評淪、散文逾百篇。

一代歌后國際巨星鄧麗君小姐,1995年5月8日突然香消玉殞,給喜歡她歌聲的人們,帶來震驚和痛惜,臺北20萬歌迷爲她送行。二十年來,她甜美、輕柔、純淨的歌聲仍然縈繞耳畔、響遏行雲、沁人心脾;她甜美親和的形象,溫婉典雅、淡月秋水,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在現實生活中,“人一走茶就涼”是人之常情,但在鄧小姐這裏出現了奇蹟,隨着時光的流逝,她的歌迷有增無減,她出版的CD、DVD仍在熱賣中。世界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聲在迴響。

2013年1月29日,是鄧麗君小姐誕辰60週年,世界各地的華語區,紛紛舉辦紀念音樂會。北京央視CCTV-4、CCTV-15,也先後推出了“永遠的鄧麗君”、“又見鄧麗君” 專題節目。緬懷她開啓華語流行音樂時代的豐功偉績,回味她傾情演唱的那些動人肺腑的歌曲。她被譽爲“十億個掌聲”,成爲華語歌壇的一個文化符號。作爲一種文化現象,早已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如學術論文《鄧麗君及其音樂現象研究》《鄧麗君歌唱藝術成就研究》。研究專著《一代歌后—鄧麗君》《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鄧麗君》《鄧麗君畫傳》等。還有歌曲集《鄧麗君自選演唱歌曲225首》《鄧麗君演唱歌曲集》等大量出版物,深受讀者歡迎。

2015年清明節期間,北京央視CCTV-15,又推出了專題節目《風華絕代-鄧麗君》(上、下集)。由被譽爲小鄧麗君的王靜擔任講述人,介紹了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四十餘首,其中,她與譚詠麟、林子祥合唱的英文歌曲《無盡的愛》,歷史鏡頭非常珍貴。如今,鄧麗君的歌迷們,每當看到歌星與鄧麗君隔空對唱,或者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再現鄧麗君演唱,都會唏噓不已。

2012年12月,我在臺灣旅遊期間,專程去高雄市參觀了鄧麗君紀念文物館。

走進高雄市這個用舊倉庫改建的紀念館,建築本身就營造了一種懷舊的氣氛。陳列品中,有鄧小姐生前駕駛過的汽車、睡過的水牀、穿過的演出服、戴過的手飾、提過的包包、珍貴的禮物、可愛的小玩物。這些物品還像當年一樣,在靜靜的等候主人的調遣。睹物憶人,物在人去,令人心酸。陳列大廳裏一直都伴以鄧麗君的歌聲,好像她在用歌聲講述自己一生的故事:講起《小城故事》、訴說《千言萬語》、回憶《甜蜜蜜》、苦訴《我只在乎你》、惜別《再見,我的愛人》、告誡《路邊的野花不要採》、表達《月亮代表我的心》、祈禱《但願人長久》、向粉絲揮淚告別《說一聲再見》、歌迷們問她《何日“君”再來》?

我購買了臺灣聯經出版的絕版書《鄧麗君私房相冊》做資料,又選購了《但願人長久》鄧麗君典藏紀念冊,請鄧麗君文物館執行長、鄧麗君的長兄鄧長安先生簽名併合影留念。

我在書中看到港、臺、新、日各地“鄧麗君歌迷會”對她的熱愛和緬懷。也在絡繹不絕參觀人羣的眼神裏,看到人們對她的懷念和痛惜,大家多麼希望她又是去旅行了,那怕是走的很遠很遠……

鄧麗君小姐從藝三十多年,她用八種語言,演唱過1260首歌曲,發行了176張唱片。她曾經創造了單片發行200萬張的歷史記錄。她的聲樂藝術,很好的繼承了優良的中華傳統,吸取民間歌曲和地方戲曲注重咬字、講究韻味的表現手法,又結合了西方流行元素,發展爲獨具魅力的“鄧腔”演唱藝術。她一生孜孜追求、精益求精,經她演唱的歌曲無不精雕細刻,傾注情感,韻味十足,感人至深。

我們以她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爲例,把她的演唱譜與其它歌星的演唱版本作比較,就會很清楚的看到,鄧麗君歌唱藝術的獨到之處。我們在仔細對比後,簡要歸納爲以下四點:

1、潤腔豐富:潤腔①是中國民族聲樂對唱腔加以裝飾、美化、潤色的獨特技法。講究以字行腔、以情帶腔、以聲潤腔。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根據音樂的需要,使用了大量的下滑音、倚音、波音對唱腔加以潤色、對曲調加以修飾。②

2、聲線多變:聲線是發聲源發出的聲音,傳播時的頻譜曲線,可表現出歌者的聲音特質。是融合呼吸、共鳴、吐字、音準、氣息的整體表現。鄧麗君在演唱中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時而輕柔、時而醇厚、時而清冽、時而高亢;甜美的樂段令人陶醉、悲傷的樂句讓人唏噓、歡快情緒激發聽者起午、纏綿的情愫使人鎖魂,拿捏得十分到位,聲線變化自如。

3、氣聲自然:“氣聲唱法” 是通俗歌曲的一大特點,是歌者對呼吸運用的一種特殊技巧,有些歌星有意誇大氣聲效果,讓人感到嗲聲嗲氣。而鄧麗君用的氣聲自然親切,甜歌溫柔婉約,悲歌如泣如訴,很有感染力。她在演唱某些歌曲的高潮時,偶爾也激情地用一點哭音,恰如其分,很有衝擊力。

4、顫音自如:在鄧麗君的演唱中,顫音是她的一大特色,她演唱的每個樂句結尾幾乎都要用顫音修飾。若想使顫音自然動聽,必須要用科學的氣息控制,自然帶出波幅適度的顫音。她的顫音頻率,不疾不徐,波幅恰到好處,自然動聽。

綜上所述,獨具魅力的鄧腔:潤腔細膩、咬字清晰、講究韻味;音質甜純、音色優美、委婉動人;颱風典雅、親和可人、聲情並茂。她的演唱語言邏輯非常清晰,各種變化收放自如。她那獨具特色的演唱,讓身後許多被譽爲小鄧麗君的模仿者:桐瑤、王靜、鄧雅之、段品章、盛燕、侯小媛、單紫寧、徐雯、朗嘎拉姆、索妮亞.崇等等,至今都難以全面企及鄧麗君的聲樂藝術。在鄧麗君去世後,她的老師莊奴先生說:鄧麗君的歌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一個奇蹟”。③ 她的另一位老師左宏元(古月)先生,曾用歌曲《海韻》記下了,當年鄧爸爸每天用自行車馱着小麗筠,到河旁、去海邊刻苦練聲的情景,再現了勤奮好學、刻苦努力的鄧麗君倩影。

我們很遺憾,在她生前,沒能用肌電圖測試、喉動態鏡測試等科學手段,對她的聲樂藝術進行系統研究,至今遺憾的留下了許多不解之密。

鄧麗君還是個語言天才,她可以流利的使用英、日、法、馬來、印尼等外語和國語及閩南、粵、上海、山東等中國地方方言與觀衆進行交流,具有超強的親和力。鄧麗君生前、身後曾獲得多種獎勵和無數榮譽,例如:

1986年,她獲選美國《時代雜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女歌手之一。

2008年,她演唱的金曲《但願人長久》,伴隨“神舟七號”飛上了太空。

2009年,她又以850萬張選票力壓羣芳,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絡評選榜首。

鄧麗君的一生,正像她演唱羅大佑那首歌曲《愛的箴言》:“我將真心付給了你,將悲傷留給我自己。我將生命付給了你,將孤獨留給我自己” 。我想,她的奉獻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她用歌聲和形象塑造了一個“東方美”的文化符號,將永遠記在人們心間。

註釋:1、潤腔:是於會詠最早推出的概念,董維松撰有《論潤腔》。

2、《鄧麗君自選演唱歌曲225首》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年版。可以看到鄧麗君演唱版,歌曲中有大量的裝飾音符號。

3、引自《鄧麗君私房相冊》P.43

往期精選

圍觀

於凌 | 2018,妖嬈着走來……

熱文

【文心寄語】林寅之 | 我的高考

《冰凌文學》編輯部

主編:凌子

編委:吳寶泉 韓松禮 沽船

半島小築 六一日月 程程

版面編輯:都督  方張

美術編輯:都督  方張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賞金半數是作者稿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