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朝衆多名將中,僅有袁崇煥一人獲得清朝皇帝如此褒揚厚待,簡直把他捧上了天。天啓皇帝意識到袁崇煥才氣過人,立即親自召見了他,並破格提拔他爲兵備僉事、督關外軍,袁崇煥從此走上抗擊清軍的一線戰場,並一步步升任薊遼督師,成爲主持明朝抗清戰爭的主帥。

明朝末年,長達二十多年的明清戰爭中,明朝方面湧現出許多威震一時的名將,薊遼督師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在波瀾壯闊的明清戰爭中,袁崇煥捨生忘死保家衛國,指揮明軍兩次重創清軍,使得清朝遭遇罕見的大慘敗,成爲明朝爲數不多能正面戰勝清軍的名將之一。
袁崇煥,生於1584年,卒於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他的籍貫有些模糊不清,《明史》記載他是廣東人,《明季北略》記載他是廣西梧州藤縣人。《明季北略》的作者計六奇就是明朝人,更爲了解與袁崇煥有關的第一手材料,因此他的說法應該準確度更高一些。
袁崇煥出身平民家庭,自幼苦讀聖賢書,想通過科舉考取功名出人頭地。但他時乖命蹇,屢試不中,一直到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才考中進士,被授予福建邵武知縣之職,此時的他已經三十五歲。
袁崇煥雖是文臣出身,但“爲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對軍事興趣濃厚。明朝末年,國家多難,邊事方殷,戰事不斷。袁崇煥雖職務卑微,卻心憂天下,經常通過各種渠道瞭解明朝內外戰爭的戰況,對明朝在遼東與清朝的戰局尤爲關注。
每逢有退伍老兵從前線回鄉,袁崇煥都會登門拜訪不恥下問,詳細瞭解前線戰況和戰事細節、邊疆地理等情況,漸漸地“曉其厄塞情形”,渴望自己也能到前線作戰,報效國家。
天啓二年(1622年),袁崇煥赴京陛見,與諸位大臣縱談遼東戰事,他的出衆見識和過人膽氣,引起了御史中丞侯恂的注意。侯恂立即向天啓皇帝上奏,申請把袁崇煥調任兵部職方司主事。
袁崇煥上任不久就,就幹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之事:他身爲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文臣,卻孤身一人微服出行,來到危機四伏的山海關外遼東前線,親身調研一線戰況,一時滿朝皆驚。天啓皇帝意識到袁崇煥才氣過人,立即親自召見了他,並破格提拔他爲兵備僉事、督關外軍,袁崇煥從此走上抗擊清軍的一線戰場,並一步步升任薊遼督師,成爲主持明朝抗清戰爭的主帥。
袁崇煥上任後,果真沒有讓衆人失望。他先在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的寧遠保衛戰中,重創努爾哈赤親自帶領的八旗精銳,使得清軍傷亡慘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敗。後來又在天啓七年(1627年)正月,再次擊敗皇太極帶領的八旗主力,史稱“寧錦大捷”,再度重創清軍。
離奇的是,袁崇煥堪稱清朝死對頭,清朝皇帝卻對他青眼有加。乾隆皇帝多次對他大加褒揚,“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爲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灑一腔之血於朝廷,付七尺之軀於邊塞,至此爲之動心欲淚”。他還百般尋訪袁崇煥家族後代,請入京城授予官職。在明朝衆多名將中,僅有袁崇煥一人獲得清朝皇帝如此褒揚厚待,簡直把他捧上了天。
清朝皇帝爲什麼要如此看重袁崇煥?實際原因很簡單。他們一是想把忠君爲國的袁崇煥樹立爲榜樣,號召清朝臣子都效仿之,做一個效忠皇帝的忠臣。第二是想通過袁崇煥忠君愛國反被崇禎皇帝冤殺的不幸經歷,來反襯明朝皇帝的昏庸無道,從而藉機打擊中原士子對明朝的故國之思,爲清朝取代明朝尋找道義上的正統性。故此明朝忠臣袁崇煥,纔會受到清朝皇帝的有意褒揚拔高。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