囯產車的質量雖然說與日本車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不致於到開不小的地步,總體來說,這幾年的囯產車質量也在提高,配置都較高,開起來還是可以的。 所以,沒有了日本車,中囯人不會沒車開!
第一,合資車不可能退出中國,因爲當今世界上還沒有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第二,如果他們走了,中國自己的製造業如果能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會取代他們奪回中國人自己的市場。車不是糧食,也不是必備品,何況我們自己也能造!

任何品牌(汽車、手錶、奢侈品、紅酒、科技產品等等)離開中國市場、都是作死!其他西方國家都知道是美國在忽悠他們!一但離開、就在難進入、美國卻是最大的贏家!
沒有了合資車、進口車,其結果就是 成本更低、價格更高,質量更差!因爲有人口紅利的存在,根本就不用擔心銷量,現在就是這個樣子,那麼沒有合資車的話,將更是如此!人口紅利、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國產發動機,變速箱等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咧,半數以上國產轎車的變速箱都是進口的或國外生產線。汽車工業起步晚,缺少研發投入,車可以造,而且能開,不過,性能、質量就不管恭維。缺乏研發就是缺少靈魂,沒有靈魂的汽車開是肯定可以開的。

中國今天的製造業產品,絕大多數都是仿製西方發達國家的,原子彈、高鐵、高速公路、飛機、導彈直到航母都不是我們自己的發明創造,仿造汽車是小菜一碟,就看有沒有必要仿造了。
不否認這幾年來國產車的崛起,但是依舊停留在模仿,拼裝,工藝規範模糊的狀態,行業標準不規範,拿來注意,技術第二,利潤第一,配置第一,核心第二的階段,這不是國產車企的錯,是一個國家汽車市場競爭快速利潤的結果。我開過日系合資車,德系合資車,給人感覺,日系輕巧,經久耐用,性能穩定,德系厚重,質感上乘,可靠性說的過去,國產給人感覺就是硬,方向盤硬,座椅硬,剎車硬,離合硬,人機工程欠佳,底盤尚可,配置雖然豐富,但是易出毛病,優點就是價格便宜,外觀高大上,大輪胎,大軸距,大車身,大重量,缺點小發動機,易生鏽。

面子問題,現在的國產車已不爲往日而論,比合資車不會差,只是國人的面子過不去,以爲買囯外品牌的車面子上有光,我買的是外國車。現在的合資車也只是掛了個外國牌子而已。車上的哪一個零件包括小小的一個鑼絲不都是在中國生產的。我們中國企業中國工人生產的零部件不是也出口到了世界各地的汽車生產線上去了。還是國人素質差,死要面子而已。中國市場沒有日本車的那一天還很遙遠,因爲畢竟日本車的技術在那裏,合資也不是完全只有日本方受益,中國如果沒有引進合資企業,本土的汽車製造商永遠不可能有大的進步,你看看國企。紅旗汽車建國就發展到現在造出了什麼東西?研發投入了上百億甚至幾百一隻做出個殼連發動機都用豐田的發動機。

請大家想想:馬路上跑的貨車有幾輛是進口和合資的?國產家庭自用車也能用很多年,只是大家認爲進口的質量很好,過去是有可能性,現在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這一點要向韓國、日本學習使用國產車。
我們的基礎工業太差,請不要盲目樂觀,基礎工業可以講不是差一點半點而是差太多!比喻做心片我們沒有好的光刻機,製造精密零件我們沒有好的加工母機及先進的工藝等等,國內大小老闆有幾個願意在研發中投錢的?當然現在國企可能投入大點,總之想一下超車是不可能的,國人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才能在今後追趕。

狹義上這樣理解,沒有一點問題,但實實在在,我們引進外資的技術,一直消化吸收不了,更妄談昇華,這是事實。這側面反應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原創能力,進而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能力,國際話語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