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飛哥裁縫鋪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淮陰侯韓信之所以會被殺,最直接的原因是他謀反於關中,最根本原因則是知己不知彼。
謀反是不是一定會被殺?
若是謀反成功,則必然不會被殺,如漢高祖劉邦;若是謀反失敗,大概率會被殺,如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以及後來是吳王劉濞。
但在漢初,有謀反行爲,最後又失敗了的,也有活了下來的,如燕王盧綰。
故而,我只能說,謀反關中是韓信的直接死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其實,對於淮陰侯韓信來說,謀反和上戰場沒任何分別,都是和對手打一場仗而已,若是大獲全勝,則可置酒高會,若是慘敗,或是戰死沙場,或是倉皇逃竄。
燕王臧荼就是謀反失敗,最終戰死沙場的,淮南王英布就是謀反失敗,倉皇逃竄,最後爲大舅哥所騙殺。
而淮陰侯韓信就比較慘了,謀反行動部署妥當,只待與陳豨接洽完畢便可行動。在這節骨眼上,韓信被皇后呂雉和丞相蕭何騙至長樂宮斬殺。
所謂功敗垂成,大概就是淮陰侯韓信的遭遇了。
我剛剛說了,對於淮陰侯韓信來說,謀反無異於上戰場,當年在戰場上的韓信之所以能夠戰必勝攻必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知己知彼,他可以根據對手的弱點來設計打法。
如韓信獨自領兵後的第一個對手魏王豹。
魏豹之崛起,一賴其魏國宗室的身份,二賴楚懷王贈予他的幾千精兵,三賴項羽逼降章邯,所以魏豹才能在沒什麼阻力的情況下連下魏地二十餘城。
換言之,魏豹的真實本事,怕是不咋的。
漢王劉邦還定三秦,繼續東略地的時候,魏王豹果斷地選擇了向漢王劉邦稱臣,使魏國成爲漢的屬國;接着,漢王劉邦在彭城遭遇兵敗,魏王豹又以爲漢不行了,迅速地背叛了漢王劉邦。
典型欺軟怕硬之主,既無強大的戰鬥力,也無遠見卓識。
面對這樣一個近似草包的魏王,漢王劉邦還是先禮後兵,派謀士酈食其去勸魏豹迷途知返,但魏豹以漢王劉邦沒禮貌爲由,拒絕了。
酈食其歸來,漢王劉邦詳細詢問了魏王豹的戰將安排。
也就是說,酈食其的出訪,雖失敗,但卻帶來了很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再加上漢對魏王豹的瞭解,漢以對魏達到了知己知彼的程度。
所以,淮陰侯韓信在攻魏王豹的魏國時,直接爲這位「老同事」設計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作戰方案。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讀起來讓人莫名地想笑,魏豹草包的形象一覽無餘,實際上,當時被俘虜的,可不止魏王豹一個人。
魏王豹的母親、妻妾和子女,盡數被俘虜。其中一個姓薄的姬妾還被送到了漢王后宮織室中爲奴,想必魏豹其他親人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去。
魏豹之外,其他被韓信擊敗的對手,如陳餘、龍且、項羽,韓信也是非常瞭解的。
陳餘是張耳的刎頸之交,韓信擊陳餘時,張耳同行,張耳不但可以給韓信講解陳餘的爲人,還能利用他在趙地的關係網來刺探陳餘的部署。
龍且是項羽麾下將軍,韓信曾在項羽麾下做過執戟郎中,定然研究過龍且的爲人和打仗的策略。
至於項羽,更是韓信的研究對象。早在韓信被登壇拜將之時,韓信就用「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來精準地爲項羽畫像。
如此,韓信怎麼能不在戰場上戰必勝,攻必取呢?
但是,韓信謀反時,卻沒有全面研究即將面對的對手皇后呂雉。這一點,從韓信的遺言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對於這位日後將稱制達七年之久的漢高後,韓信竟然輕蔑地稱其爲「兒女子」,這與龍且面對韓信時的言辭多麼相似啊。
都是自以爲了解對手,實際上並不瞭解對手,都是犯了輕敵的大錯。
如果龍且不輕敵,豈能被韓信用水給淹了?如果韓信不輕敵,豈能輕易地被呂后所誆騙?
你看看,淮陰侯韓信大搖大擺地去了長樂宮,然後就被呂后砍了腦袋。
要怪只能怪他淮陰侯韓信太輕敵了,所以纔在知己不知彼的情況下被斬殺。
參考資料:《史記·外戚世家》、《史記·曹相國世家》、《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高帝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