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報道,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有母嬰店將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導致多名幼兒患病,孩子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市場監管總局:徹查湖南郴州奶粉事件 從嚴從重處罰。

(原標題: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這事必須徹查嚴懲)

湖南再現“大頭娃娃”。據報道,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有母嬰店將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導致多名幼兒患病,孩子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5月13日晚,市場監管總局發佈消息,責成湖南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

十幾年前曾出現的“大頭娃娃”事件,儘管漸行漸遠,卻是不少國人之痛。事發後,一批官員被問責,多名不法商人獲刑。經過重拳整治,特別是制度化治理,那些年坑害嬰幼兒的劣質奶粉已鮮見行走“江湖”。
人民日報: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必須徹查嚴懲

與此前導致幼兒“大頭”的劣質奶粉不同,這次則是固體飲料。要知道,奶粉是奶粉,固體飲料是固體飲料,兩者絕不能混爲一談。正如市場監管總局指出的,“固體飲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質和營養素含量遠低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幼兒發育靠營養,固體飲料無法提供應有的營養,“孩子的身高、體重都停止發育了”便是必然。

當前,需要釐清一些基本事實,當初是誰鼓動家長購買這種固體飲料?賣這種固體飲料的店鋪開在哪裏?特別是,這種對嬰幼兒有害無益的固體飲料是怎麼走上市場的?

最蹊蹺的是,這種固體飲料似有“神祕力量”加持。據報道,此類產品主要流向母嬰和醫務渠道,在繳納一定“進門費”後可進入醫院院內商店銷售。而醫院消化科、兒保科、兒童ICU等有處方權的大夫,都是銷售人員重點“公關”的對象。爲此,有關部門應徹查此事,並捋清若隱若現的利益鏈。

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有關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通過有力有效的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在這個利益鏈中,都有哪些責任主體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監管部門積極履職盡責,絕不能讓嬰幼兒成爲少數利慾薰心之徒的“獵物”。

近年來,國家對嬰幼兒奶粉啓動藥品級監管。同時,對食品藥品監管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在這種背景下,此次事件尤其讓人悲憤。保護孩子就是保護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誰坑害孩子就對誰依法嚴懲,決不能姑息!

相關推薦
  • "大頭娃娃"家長要求到省級兒童醫院體檢 未商賠償
  • 市場監管總局:徹查湖南郴州奶粉事件 從嚴從重處罰
  • "大頭娃娃"暴露特醫奶粉知識盲區 選產品記住這些
  • "大頭娃娃"事件揭開假奶粉銷售內幕 醫生易被公關
周馨怡 本文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周馨怡_NB120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