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初,有這麼三個人,被稱爲“北洋三傑”,主導了多次政治事件,使得婦孺皆知。他們分別是被稱作“北洋之虎”的段祺瑞,“北洋之犬”的馮國璋,以及我們今天要聊的三人之首——“北洋之龍”的王士珍。

我們爲什麼要來說說這麼一個人呢?難道只是因爲他是三人之首嗎?並不是,也是因爲他在我們的瞭解中最少,段祺瑞和馮國璋我們可能都聽過,但是這個王士珍的故事可是鮮爲人知。

1876年,十五歲的王士珍就被當時鎮守正定鎮臺的葉志超看中,就開始了他的傳奇軍旅生活。隨後兩年間,他跟着葉志超不斷學習,不斷了解更多的事情,由於平時的表現優異,王士珍就被葉志超推選到天津武備學堂進行研學。

1894年,王士珍奉命前往朝鮮鎮壓起義,一場戰爭由於日本的干涉突然爆發,日本海軍不宣而戰。當時的清軍怎麼會是他們的對手,王士珍等人被打的節節敗退,損失慘重,被擊退到了平壤。

而這一戰也是王士珍的成名之戰。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他表現勇猛,獨自一人帶領炮隊堅守陣地,極大程度上拖延了日軍的侵入,他們甚至還突破重圍退回到了國內。就是這一站,王士珍得到了極大的賞識,被推薦到了練兵小站又獲得了當時編練新軍的將軍——袁世凱的肯定。

當然王士珍也沒有讓袁世凱失望,他才用西式的絕對服從訓練法則,先培養命令大於天的這一觀念,這種方法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整體性,一掃之前的散漫,懶散的模樣。

在這段練兵期間,清政府舉行了很多次的閱兵儀式,1899年袁世凱邀請德國總督到濟南閱操,這一次的閱操王士珍又被看中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兩個人,也就是最開始的“北洋三傑”都被這位總督挖掘出來,於是一時間名聲鵲起。

1906年,王士珍來到了事業最高潮,他將以軍司令的身份負責會操,這一場會操也不一般,它收到了當時外國列強的極大關注,紛紛派人前來閱兵,這一點也無疑來自於上一次的德國總督閱兵。

這一場閱兵沒有任何差錯,整個軍隊都表現的非常好,於是當時的慈禧太后很高興,親自召見王士珍並且給予重獎,從此王士珍便名揚天下。

好景不長,袁世凱權利開始沒落,王士珍等人也被撤職,王士珍也迴歸家鄉。但是當袁世凱又當上大總統之後,袁世凱想到了這一位老臣,於是多次想請他出山,王士珍實在是無法拒絕就同意了。

在這期間他沒有參與他們的派系鬥爭,只是在這期間充當調解者,他不願意參加到這些勾心鬥角中,其他人也很明白,他不願意參加這其中就放過了他。

這一點無疑是很聰明的,在當時多說幾句話都是要被傳到各個耳朵裏去的,能不說話就不說話的低調風格也是他能安詳晚年的原因。

參考資料:《墨子·公輸》、《近代中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