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盡磨難,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當朱高熾出生的時候,朱棣才僅僅18歲,公元1395年,朱高熾被立爲世子,成了朱棣百年之後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童年時期的朱高熾非常安靜,不喜歡運動,所以有點超重,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大胖子,可能腿部也有點疾病,所以每次行動的時候都需要別人攙扶,朱棣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非常不在意,因爲在他看來朱高熾一點也不像自己,騎馬射箭一竅不通,還是個殘疾,平時沉默寡言,連話也不會說,如果不是因爲朱高熾是長子,朱棣根本不會考慮立他爲世子。
但是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的表現卻十分優秀,就是這個體態臃腫,行動不便的胖子成功守住了北京城,抵擋住了建文帝的50萬大軍,使朱棣鹹魚翻身,成功的反敗爲勝,朱棣能夠成功與自己這個兒子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後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這讓朱棣大爲感動,認爲自己的兒子總歸是自己的兒子,所謂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用在朱棣和朱高熾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後來隨着兒子的增加,朱棣漸漸又將朱高熾淡忘了,甚至還想廢掉這個胖兒子,雖然他曾經爲自己的成功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人總是會變得,有一次朱棣出征,在臨行之前,專門派人監視朱高熾,只要太子一有什麼罪過,讓人馬上就報告自己,實際上朱棣是想爲自己廢掉太子找一個藉口而已,但是令朱棣沒想到的是派去監視太子的人反而卻被朱高熾的仁德感動了,在朱棣面前說盡了好話,這纔將朱高熾保了下來,然而風波並未平息,次子朱高煦時時刻刻想篡奪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並多次派人暗殺朱高熾,幸虧有人保護,這才躲過一劫,對於朱高熾來說,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和磨難。
登基之後,朱高熾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朱高熾雖然身體殘缺,但是心靈卻並不殘缺,他用他的仁愛折服了所有的人,但可惜的是朱高熾僅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歷史盛讚朱高熾是一個開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聖王那樣,堅持簡樸、仁愛和誠摯的理想。他因大力鞏固帝國和糾正永樂時期的嚴酷和不得人心的經濟計劃而受到一致的讚譽。
《明史》贊曰:"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爲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