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表明:連續4周每天喫2~3個獼猴桃後54%的慢性便祕患者病症明顯緩解腸道蠕動速度加快瀉藥服用也相應減少。據現代營養學研究獼猴桃不僅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C還含有其他水果中很少見的葉酸、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

獼猴桃(學名:Actinidiachinensis)是中華獼猴桃栽培種水果的稱謂。也稱獼猴梨、藤梨、羊桃、陽桃、奇異果、木子與毛木果等原產於中國南方。一般是橢圓形的。深褐色並帶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而其內則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種子。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味道有時被描述爲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因獼猴喜食故名獼猴桃;亦有說法是因爲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

研究表明:連續4周每天喫2~3個獼猴桃後54%的慢性便祕患者病症明顯緩解腸道蠕動速度加快瀉藥服用也相應減少。

此項研究的對象年齡介於36歲至65歲之間實驗爲期6周。研究發現受試者排便次數從平均每週2.2次改善到4.4次。

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精神壓力、濫用瀉藥等都有可能引發慢性便祕。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食含粗纖維的食物如五穀雜糧、蔬菜和水果等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獼猴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每100克含3.4克;而很多人便祕時常用的香蕉僅含1.6克左右。

祖國醫學認爲獼猴桃具有生津潤燥、調中下氣、滋補強身等功效。據現代營養學研究獼猴桃不僅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C還含有其他水果中很少見的葉酸、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另外獼猴桃汁對於致癌物質――亞硝胺的胺基合成有阻斷作用。一些腫瘤醫院採用內服“獼猴桃果汁”配合放射治療後病人食慾增加;與不服用獼猴桃果汁的放療病人相比血色素和白細胞的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消化道副反應亦有所減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