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用不了多久,隨着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的003型航母在上海下水,我國海軍將進入三航母時代。而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這一工作變得更加刻不容緩,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國產艦載教練機,終於在5月12日隨着航空工業貴飛“官宣”首飛成功,也許,支持洪都L-15/教-10“獵鷹”的網友們會難掩心中的失望。
當天,貴飛公司在公衆平臺上發佈新聞,“海山鷹飛機改進試飛成功”。從圖文來看,這次試飛規格非常高,這架塗有海軍艦載機陸上訓練基地塗裝的改進型“海山鷹”,很大可能是針對原有陸基訓練型“海山鷹”不足之處,改進而來的艦載訓練型,儘管在公佈圖片來看,它的着艦尾鉤還沒有安裝。
細心的軍迷發現,艦載型“海山鷹”在機翼和尾部有了顯著的變化。
其主翼向外延伸,這是一個獨特的翼尖開裂式減速板,類似於蘇-25,因此取消不適合着艦的機身下部減速板,這是米格-21/殲教-7的“祖傳”設計,此外,由於在艦上放傘、回收實在不便,艦載型“海山鷹”取消了尾部減速傘艙,這兩種設計是國產戰機中極少見的,畢竟,連殲-20都有減速傘艙。
這一切,都是爲了讓改進型“海山鷹”上艦。從照片來看,比起陸基訓練型“海山鷹”,它可能還加大了邊條,面積,以提高戰機升力性能,相比在陸上模擬滑躍起飛甲板上操作,“海山鷹”上艦,一方面要加強起落架和機身強度,更大的改進就是爲了提高飛機低速飛行性能,這也是它和氣動佈局先進的L-15/教-10“獵鷹”最大的差距。
現有2艘航母服役,5年內再增加1艘,爲培養更多具備上艦資格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艦載教練機已經是刻不容緩,畢竟殲-15艦載戰鬥機數量不足,單價高達4億人民幣一架,而雙座型的殲-15艦載機,後來用於衍生殲-15電子戰飛機,而不是充當“同型教”這種任務。
和採用先進氣動佈局、電傳飛控、雙發渦扇的教-10相比,選擇讓“海山鷹”進一步改進上艦,首先是因爲其已經進入艦載機陸上訓練基地服役,和殲-15“打配合”有一定年頭,此時再另起爐竈選擇教-10,對培養殲-15飛行員的週期會有衝擊,會嚴重影響遼寧艦和山東艦戰鬥力生成。
另一方面,教-10雖然是比“山鷹”更先進的高教機,已經裝備了空軍、海軍院校,但它依然受制於烏克蘭制發動機的供應問題,目前我空海軍裝備的教-10,都是使用AL-222-25非加力型渦扇發動機的“先進教練型”(AJT),並不具備“山鷹”的超音速飛行能力。
雖然洪都早已造出了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L-15B“戰鬥轉換教練機”(LIFT)原型機,但馬達西奇的AL-222-25F加力型渦扇發動機的供應,很可能受到美國等因素干擾,因此L-15B量產並不順利,由於一些原因,對標AL-222-25F的渦扇-17“岷山”發動機,據傳已經下馬。
在艦載教練機方面,不論是航母超級大國美國還是俄羅斯,都選擇了比較務實的現有機型。
美國海軍目前的T-45“蒼鷹”艦載教練機,是在英國的“霍克”高教機上改進而來的,“霍克”本質上是和K-8/教-8同檔次的中高級教練機,也是一種單發機型,還只有亞音速飛行能力,1991年,美國海軍選中了T-45“蒼鷹”,一共生產了221架,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替換機型。
俄羅斯的做法就更加“湊合”了。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除了蘇-33艦載戰鬥機外,選擇了用蘇-25UB型雙座教練/攻擊機發展而來的蘇-25UTG艦載教練機,雖然整體性能也不先進,但蘇-25優異的低速特別是防失速飛行性能,還是爲培養蘇-33飛行員立下了不小功勞,迄今也沒有後續者。
秉承“短平快”發展理念,極具性價比的艦載型“海山鷹”,很可能在今明兩年飛上遼寧艦或山東艦,爲培養更多“菜鳥”立下大功,而在將來,隨着發動機等難題改進,基於L-15/教-10“獵鷹”高教機的下一代艦載教練機,也會有自己的機會和使命,國產艦載教練機領域的雙鷹之爭,這纔是第一局。
『我是尤里,今天不談復仇先聊點別的,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本菜的百家號吧!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