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5年年初,感覺自己身體每況愈下的許世友,交代身邊工作人員給北京寫了一個報告,大意是:自己估計時日不多了,一生戎馬,對組織別無它求,唯一願望,是請組織批准自己死後土葬,埋在父母墳前盡孝。許世友去世後,王震受鄧小平委託,來到南京,向南京軍區莊重傳達了批示:“許世友同志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出生入死,戰功顯赫,他是一位有特殊貢獻、特殊經歷、特殊性格的人,爲此,決定滿足他特殊的要求,這是特殊中的特殊。

原標題:許世友在墓前下跪:母親大人,等我死後,一定在您墳旁守護

作者:蘇區放牛娃

許世友少小離家,戎馬一生,未能陪侍父母,晚年爲了圓自己給父母盡孝的願望,請求死後土葬於家鄉。鄧小平特別批示同意,靈柩由部隊護送,下葬事宜祕密進行,當時未立碑。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將許世友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逝世。逝世前,許世友一直在南京治病,以他的級別和身份,完全可以去醫療條件更好的北京治病,爲什麼他始終沒去呢?在許世友安葬後,這個謎團才解開。

1959年,許世友回到老家河南新縣探親,令他悲痛欲絕的是,其母親已去世。許世友跪在母親墳前,一邊哭泣,一邊自言自語:“母親大人,自古忠孝難兩全,生前我忙於打仗,沒能在跟前服侍。等我死後,一定在您墳旁守護!”

從此,許世友堅定回鄉土葬的想法。1979年10月,許世友給大兒子許光寫了一封信,信中如是說:“許光,現給你郵去50元,爲我購買一副棺材。我不火化,我死後把我埋回老家去,讓我守護在父母墳前盡孝。我今年已經74歲,你可以先做些準備。”

【許世友在父母墳前跪拜】

1985年年初,感覺自己身體每況愈下的許世友,交代身邊工作人員給北京寫了一個報告,大意是:自己估計時日不多了,一生戎馬,對組織別無它求,唯一願望,是請組織批准自己死後土葬,埋在父母墳前盡孝。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少小離家,陪伴父母的時間實在是太少,去世後想多陪伴父母。

許世友患的是肝癌,兒子曾勸他到北京去治療,畢竟那邊醫療條件好得多,但許世友清楚這個疾病的兇險,他擔心去北京後,很難再回南京,要回老家就更難了。老家都回不去,怎麼能實現土葬的願望呢?所以,他死活不肯離開南京。

其實早在1956年,除少數地區外,領導幹部是嚴禁土葬的,而且也都籤閱了實行火葬的倡議書,在倡議書上簽字的有毛、朱、彭等,許世友當時對這個政策難以理解,沒有簽字。

1985年六七月份,許世友的病情開始惡化。他越來越焦急,多次催問北京有沒有批覆他想土葬的報告。全國解放後,除了毛主席、任弼時沒有火葬外,其餘領導人都實行火化。對於許世友的這一要求,誰也不敢輕易做主。最終,報告呈送到鄧小平桌前,請他來定奪。

鄧小平和許世友是親密戰友,非常瞭解他。經過慎重思考,鄧小平覺得許世友一生戎馬,爲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破一次例,於是在報告上寫了一段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爲例。”

許世友去世後,王震受鄧小平委託,來到南京,向南京軍區莊重傳達了批示:“許世友同志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出生入死,戰功顯赫,他是一位有特殊貢獻、特殊經歷、特殊性格的人,爲此,決定滿足他特殊的要求,這是特殊中的特殊!”

【王震在講話中連續用了7個“特殊”,這是絕無僅有的】

10月22日,有關人員來到許世友老家新縣,他們開始勘察墓址,挖掘墓穴。出於各方考慮,許世友回鄉土葬的消息沒有對外公佈,其靈柩返鄉日期、埋葬的位置,都只有少數人知道。11月7日晚,護送靈柩的官兵突然接到出發的緊急通知,11月8日零點,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範志倫親自帶隊,護送靈柩向許世友老家新縣前進。

【許世友夫妻】

11月9日凌晨,靈柩順利到達新縣許家窪。因爲許世友下葬沒有通知當地任何人,且到達的時間又是下半夜,所以下葬是悄悄進行的。因爲墓穴已經提前開挖好,下葬很快,官兵們開始忙碌起來,現場除了機械剷土和回填的聲音,周圍靜悄悄。

在許世友的墓穴中,放了這樣幾樣隨葬品:許世友生前每天收聽的半導體收音機、一支獵槍、一瓶茅臺酒。這些物件是有特殊意義的,其中,獵槍是用來掃除障礙的,寓意許世友無論到哪裏都能一帆風順、暢通無阻,而酒則是許世友的最愛。

拂曉時分,神祕而又特殊的葬禮完成,許世友入土爲安,他的墳墓緊緊貼在父母墓穴邊,了卻了其守護父母、爲父母盡孝的遺願。當時,墓穴沒有裝飾,也沒有立碑。後來因前來憑弔的人太多,王震出面爲許世友立了一塊碑,請畫家範曾手書七個大字:許世友同志之墓。

【許世友將軍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