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越還擊戰,我們打對了,我們打勝了!否則沒有40年和平

——許向斌《一縷硝煙》讀後感

【一縷硝煙58】

作者:趙新華

向斌兄的南疆戰地實錄擱置多年,終於成書問世了!既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願,又滿足了戰友們的熱切期盼。這是一部用青春和熱血鑄成的英雄詩篇,飽含着對祖國的赤膽忠心和對戰友的深情厚誼,讀之如臨其境,肺腑滾燙,壯懷激烈,昂揚奮發!

【《一縷硝煙》作者許向斌,1979年對越還擊戰任31師92團無坐力炮連副指導員,1984年者陰山作戰任31師92團一營副教導員】

我和向斌兄同是1970年底入伍的兵,他自遷安,我自豐南,同屬昆明軍區31師,我分在師直無線電連學報務,他在92團當司號員,但當時我們互未謀面。1975年4月,我復員回唐,他留在團裏當了號長。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之前,榮任炮連副指導員,後轉正,戰後又升爲營副教導員,1986年轉業回唐,先後任市文明辦處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外宣局長、政府新聞辦主任,後在市社科聯主席崗位上退休,至今頭上還有一枚彈片未取出,可謂真正經歷血與火考驗的鐵血軍人、鋼鐵戰士!他的連隊曾榮獲集體一等功,被授予“鋼刀連”稱號。

【作者許向斌(左二)於作戰30週年之際到金平烈士陵園祭奠戰友】

就這樣一位從硝煙戰場上歸來的勇士,到地方後從不居功自傲,而甘於沉寂,安心本職,在新崗上依然保持着革命軍人的本色,不擺譜,不端架子,尤其對同部隊的戰友們依舊一往情深,關愛有加,深得戰友的尊崇。

向斌兄分管市委外宣工作時,我在報社機動外宣部與之對應,應該是我的直接上級,開始接觸頻繁,獲悉向斌兄的戰鬥歷程,我也曾像其他戰友一樣,建議他動筆寫出來。他有這個能力的,絕不會次於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因爲那畢竟是一部小說,文學作品,有很大的虛構成分。向斌兄特別謙虛,默默寫就20多年後才肯示人,而且擔心其作是否可稱報告文學。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怎麼不可以!一部用青春和熱血寫成的戰地報告,足以超過任何所謂藝術作品,其歷史價值絕非哪部文學作品可比擬!

向斌兄在20萬字的書稿後記中這樣寫道:幾十年前的戰事漸成歷史,而對我們這些親歷者來說,卻是永生不忘的記憶。我特別讚賞古人那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都在享受歌舞昇平,離我們最近的那場拼搏也被淡忘了,能不令人擔憂嗎?如果置領土完整於不顧,如果沒有崇尚榮譽的驕傲,如果連英雄人物都少有人敬仰,這個民族就危險了……爲了不讓往事如煙飛散,我寫了前面的文字,其實只想表白兩句話:一句是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我們打對了,否則就沒有40多年的和平發展環境;第二句是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我們打勝了,勝利歸功於中國軍人的血性!

【者陰山防禦作戰,92團一營撤至楊萬,許向斌與通信員王順侯合影】

【戰後30年,許向斌重登者陰山主峯】

這黃鐘大呂之聲,該讓那些賣弄文字、自詡詩人作家的墨客汗顏!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正是向斌兄《一縷硝煙》折射的初衷,對犧牲戰友的深切緬懷,以及對祖國前途命運的美好期冀與祝福。基於此,我向向斌兄致以崇高的敬禮!

【作者簡介】許向斌,河北唐山人,1970年參軍,歷任指導員、副教導員。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連隊立集體一等功;1984年參加“兩山”作戰,所率營的二連獲“者陰山鋼刀連”榮譽稱號。1986年轉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