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5日訊,昨日央行等多部委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稱將支持規範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基金。支持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按規定參與相關基金。吸引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各類社會資本,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此前,中國精算師協會在中國銀保監會指導下修訂發佈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與2013年版本相比,2020版重疾表新增了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的6種重度疾病和28種重度疾病的經驗發生率表和兩種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經驗發生率參考表。

天風證券認爲2020年版重疾表的主要影響爲:1)新保單的費率將下降;2)存量保單的準備金可能少量增提;3)粵港澳大灣區的保險市場將迎來發展良機;4)老年重疾險有望更好發展。

首張區域表會落地粵港澳大灣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稱有兩個原因。第一,該地區經濟發達,保險密度相對較高,從而具備更成熟的數據條件;第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需要,這張表賦予了粵港澳大灣區單獨設計重疾險標準的空間,有利於與港澳市場接軌。

新經驗發生率下,大灣區重疾產品發生率平均約爲非大灣區地區不同年齡段的經驗發生率的90%,且高齡階段比低齡階段更低,男性比女性下降幅度更大。換言之,理論上現行的重疾險價格在2020年經驗表啓動之後,可降低20%的價格,而大灣區版的重疾險,又能在全國版基礎上再降低10%。

降價後,這一比例與港險的價格優勢相差無幾。

曾經在在過關籤保單購買港險的人羣中,與香港往來便利的大灣區人羣是主力。滙豐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浩然稱,獨立的疾病經驗發生率表將使在大灣區銷售的相關保險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大灣區整體的保險深度與密度將會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從而爲該區域保險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機遇。

同時,此次保險產品重新定價的機會,充分與國際接軌,除了定價更接近之外,還有效解決由於兩地法律標準等不一致帶來的糾紛並使部分客戶有效迴流到灣區內地城市中來。畢竟目前內地到香港買保單存在兩地對醫療診斷、憑證的互認困難導致的風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