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上佛教传入中国后先后有过四次大的繁盛期,随之也有四次大规模灭佛活动,皇帝出家多在四次大规模的繁盛期。物极必反,佛教过于盛行,寄宿于寺庙的和尚尼姑过多,造成国家赋税无以为继,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主要是“三武一宗”:北魏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五代十国时北周的周世宗柴荣。

皇帝与出家人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干及的角色,可是历史就是这么的有趣。中国的皇帝始自秦始皇嬴政,只有嬴政之后的的帝王方可称为皇帝,先秦的君王不能称为皇帝。出家应专指佛家,出家修佛乃为出家。中国的佛教乃自东汉方从天竺(现印度)传入,故此皇帝出家之事在汉以前是不可能的事。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出家的皇帝乃从魏晋开始分析算起。中国历史上佛教传入中国后先后有过四次大的繁盛期,随之也有四次大规模灭佛活动,皇帝出家多在四次大规模的繁盛期。
佛教大规模的繁盛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及五胡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及元和清朝时期。西晋时期随着八王之乱的爆发,五胡内迁,全国大乱,统治阶层为奴役百姓,大力推广佛教,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力建寺建庙,开凿石窟。物极必反,佛教过于盛行,寄宿于寺庙的和尚尼姑过多,造成国家赋税无以为继,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主要是“三武一宗”:北魏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五代十国时北周的周世宗柴荣。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家:
东汉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他的一生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那就是将佛教引入中国。刘庄在少年的时候就聪慧过人,展现了异于常人的智慧。将佛教引入中国之后,刘庄还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修建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庙,白马寺。这是因为对国家治理有方的皇帝,在他的一生当中也做出了许多卓越的成,就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并且惩治了贪官污吏。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而“以佛化治国”以至到佛寺里舍身为奴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为时尚。汤用彤先生总结说;“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于梁朝的半壁江山内,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万余人。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身体力行。据载,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饮,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他又断绝房事,远离嫔妃。平时,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不喝酒.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广交当时的著名有道高僧,这开了帝王的先例。他还主持并亲手编辑并注释佛经,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举行法会等等。佛教传入日本、朝鲜,也在这个时期。梁武帝还四次入寺舍身,在寺内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长,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这在史料上有记载。
梁武帝多才多艺,擅长诗词歌赋,早年就以名士和才子著称,是个典型的文人皇帝。这种文人性格可能是他如此笃信佛教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导致了急功近利,贸然北伐,最终亡国身死。如同后人对南唐后主李煜的叹息之语:“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梁武帝的悲哀,大概也相似。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也正是这一年,武则天结束了她长达十二年的才人生涯。史料上记载“太宗崩,武则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这一年武则天二十六岁。在感业寺出家,那真是一段令人绝望的日子,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更妄谈前途与出路。不出意外的话,武则天这辈子就只能注定青灯古佛相伴。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
佛像雕塑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高峰,龙门石窟就是典型代表。甚至有人猜测,其中最有名的那座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本人。80卷《华严经》译本也是武则天亲自作序。武则天奉佛,更多的目的是为自己广积功德,她个人似乎更偏好道教,如其“玄元皇帝”的封号。
朱元璋的贫苦身世和小行童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他的祖籍本在江苏沛县,祖父辈由于家贫,全家一再迁徙,最后定居壕州(今安微风阳)。因为出身穷苦,他幼年时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家人就叫他重八。至于元璋之名,那是后来起的。元顺帝至正四年,壕州一带百姓遭受了严重的灾难,旱灾、蝗灾、瘟疫纷纷而来,半年之间,朱的父母兄长相继死去,他穷得办不了丧事,*邻居给了一块地才把亲人埋葬了。为求生计,进皇觉寺当了和尚。谁知做和尚才50天,“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朱元璋只好出门化缘乞讨,尝尽人间疾苦。这段经历,后来朱元璋自己曾在《皇陵碑》碑文中有所描述。
第二年,回到皇觉寺仍当和尚的朱元璋,收到了小时的穷伙伴汤和捎来的信,称已投奔在郭子兴手下,希望朱元球“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沟通往来书信,让他逃走。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了个净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和辉煌前途。
朱元璋本人虽当过和尚,但对佛法并不了解,却十分忌讳别人提起他早年当过和尚这事。甚至每当他看到“光”、“秃”、“僧”这些字眼,都觉得刺眼。有不少儒士文人因此而掉了脑袋。
唐武宗死后,继位者是唐宣宗。唐宣宗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在武宗为帝时期沉默寡言。传说武宗怕他对自己的皇位有企图,所以设法想害死他。在宦官的帮助下,宣宗出游江表为僧。不过这位皇帝到底有没有出家,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不过我都列举出来了,就姑且当他出过家吧!
统一中国,结束乱世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奉佛,是有着深刻的个人背景的。隋文帝从降临人世,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在佛教寺庙里,从小父母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养,主要由一个叫智仙的尼姑照看他,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了13年。以后做了皇帝,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佛门生活,毫不避讳。暗文帝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据载,仁寿元年,文帝令天下各州,凡吉利塔内均作神尼智仙像,就是因为他少时的智仙育养的缘故:隋文帝常对群臣感慨:我兴由佛法。
其实,历史还有一些皇帝出家的记录,比如建文帝出家,闯王李自成兵败出家和顺治帝退位出家等,多见诸于野史,杜撰的可能性居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历史知识,可以私信小编,小编会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资讯可关注:通史知兴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