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嬴稷聽信丞相范雎讒言,認爲秦軍經過大戰,也已經疲乏,應該修整,放棄了繼續進攻趙國,錯失了滅趙的大好良機。此時的秦趙兩國,剛剛經歷大戰,都損失不小,然而趙國戰敗,劣勢更大,況且他們40萬有生力量被坑殺,仇怨已結,應該趁其陷入惶恐,無力抵抗之際,繼續進攻,不然等趙國緩過氣來,以他們尚武的血氣加上仇恨,秦軍將很難戰勝他們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擊敗齊國,完成了一統六國的霸業,車同軌,書同文,實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秦始皇也由於這個莫大功勳,被後人尊稱“千古一帝”,但是,其實在秦國曆史上,這個人本可以提前完成一統六國的,要不是他聽信讒言,犯下一個錯,“千古一帝”的美名應該歸他所有。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秦始皇的太爺爺—秦昭襄王嬴稷。

嬴稷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其在位五十六年期間,指揮秦軍南征北戰,打擊六國,有效的殺傷了六國的有生力量,爲日後秦始皇一統中國打下了基礎。

經過多年積累,秦國兵精將廣,而六國疲乏不堪,唯一能與秦國一較高下的就是胡服騎射後的趙國。於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王派大將王齕攻打趙國,佔領了上黨。趙國大將廉頗深知秦國此時兵威正盛,不能與秦國硬碰硬,便堅守不出,等待機會。這就讓秦軍很痛苦了,勞師遠征,後勤補給壓力很大,於是使出離間計,揚言秦軍不怕廉頗,怕的是趙括。趙王果然中計,任命趙括代替廉頗。

接着就爆發了大家都知道的“長平之戰”。秦王祕密的換上白起爲帥,用50萬大軍分割包圍了同等數量的趙軍,趙軍斷糧46天后,投降,40萬趙軍被坑殺。整個趙國陷入了惶恐之中。

白起認爲時機成熟,當一舉拿下趙國,則天下可定。此時的秦趙兩國,剛剛經歷大戰,都損失不小,然而趙國戰敗,劣勢更大,況且他們40萬有生力量被坑殺,仇怨已結,應該趁其陷入惶恐,無力抵抗之際,繼續進攻,不然等趙國緩過氣來,以他們尚武的血氣加上仇恨,秦軍將很難戰勝他們了。然而嬴稷聽信丞相范雎讒言,認爲秦軍經過大戰,也已經疲乏,應該修整,放棄了繼續進攻趙國,錯失了滅趙的大好良機。最後趙國僅以割六座城池的代價換取了和平。

兩年後,嬴稷認爲秦軍修整完畢,可以繼續作戰了。於是再次發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此時的邯鄲,已經和兩年前不一樣了。當初長平之戰後,人人被嚇破膽,無力再戰,經過兩年修養生息,趙軍同仇敵愾,誓要守住邯鄲,擊敗秦軍,爲長平之戰中死去的兄弟親友報仇。嬴稷兩次換帥,都沒有攻下邯鄲。

嬴稷再次任命武安君白起爲帥,讓他指揮滅趙事宜。然而白起認爲時機已過,此時滅趙,勝不了,只會拜拜犧牲秦軍將士的生命,而且此時他身體也不太好,就拒絕了任命不肯前行。嬴稷覺得這是託詞,白起對自己當初不聽勸告放棄滅趙心有恨意,便對白起賜劍,命其自刎。可憐我一代戰神武安君,戰場上從無一敗,對國家忠心耿耿,最後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同年,魏國的信陵君在邯鄲城下大敗秦軍。

秦昭襄王嬴稷,在長平之戰後本可以一鼓作氣滅趙,然而卻放棄了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這是錯誤之一。而後冤殺白起,自毀長城,導致秦軍大敗,這是錯誤之二。悲呼!錯失大好良機!良機再次出現,則是秦皇時代了,而這一次,秦皇牢牢的抓住了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