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家务竟严肃到和人生成功划等号?美国科学家来真的

导语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整理术不仅适合成年人,即便你的娃只有18个月,也适合加入整理军团哦!美国专家称:幼年时参与家务,可以提高IQ、责任感、同理心,拥有美满婚姻的几率也更高。

转载自 | “爸爸真棒”公众号

编辑 | 第1整理术编辑部

读者互动邮箱 | [email protected]

1

收拾家的好处

远超家务概念

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被要求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再年幼的孩子,也需要承担起一份属于他的家庭责任。

然而为了让孩子们潜心追求学业上的成功,和中国的情况类似,二十多年来,美国家庭越来越松懈让孩子承担家务的要求。

我们抛弃的,正是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从小开始做家务。”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说。

2002年,明尼苏达大学专攻家庭教育研究的教授Marty Rossmann发表了一项震撼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家长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简单方法,就能对孩子的未来施以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

Rossmann博士分析分析了三个年龄段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3-4岁、9-10岁和15-16岁;对照他们在25岁时的学习、事业与人际关系状况;并且衡量了家庭教育方式、性别、IQ值等变量的影响。

最后发现,与9-10岁、甚至15-16岁才开始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相比,3-4岁就开始学习在家务劳动中发挥积极角色的孩子,在25岁时普遍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比如顺利完成学业,在职场上获得良好的起步,拥有和谐的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

Rossmann博士指出:参与家务,能够卓有成效地教会孩子责任感、如何对家庭做出贡献、培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关爱他人的同理心。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孩子的青春期日趋延长。

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Frank Furedi指出,如今社会和家庭正将年青一代“幼儿化,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心理上迟迟不肯成熟,有的人年近30岁还无法脱离家庭独立生活。

中国实际上面临着同样的状况。

这背后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青少年变为成年人所必需的控制系统脑前额叶(prefrontal lobe)的发育越来越延迟。

脑前额叶支配对情绪的控制、自我意识、理性思考、判断与决策能力、长期规划和延迟满足,这个控制系统更依赖于在人生经验中通过尝试与犯错而得到发展。

心理学家Alison Gopnik解释说:“在采集-狩猎-农耕时代,孩子必须快速成长为一个采集者、猎手、煮饭以及照料更幼小的孩子,脑前额叶因此得到同步发育。

而在现代生活中,青少年除了学习,几乎不做任何事。

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儿童都是在7岁、而非像今天这样,可能要到20多岁才开始实践生活技能,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控制系统(脑前额叶)的发育时间大大延迟。

其实,做家务有诸多好处。

研究显示,做家务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这些动作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还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因为它能促进负责抽象思维那部分大脑的发育——比如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

做家务还能为孩子带来幸福感。研究发现,当孩子们发现他们能为家庭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层次的幸福快乐。

最后,从长远来看,从小学会在家务中承担积极的角色,还能让孩子拥有更幸福的婚姻。

2 007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分担家务为衡量婚姻满意度的三大首要因素之一。

2013年由密苏里大学、杨百翰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的众多学者专家共同进行的一项关于家庭问题的研究中也发现:懂得彼此分担家务的夫妻,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满长久。

2

做家务,得从幼儿抓起

“关键是尽早开始!”Rossmann博士在研究中发现,“是否从3-4岁就开始参与家务劳动,可以预言这些孩子在25岁时的成功程度。

事实上,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鼓励他参与家务劳动了(当然必须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劳动形式)。

如果你善于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在孩子18月左右,当你打开门或捡起一个晾衣夹有困难时,孩子可能会立刻伸出他小小的手想要帮忙。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人生中初次自然地产生想要帮助他人的动机,正是在这个年龄时期。

此时,家长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动机,从而把孩子想要帮助他人的萌芽扼杀。这是由于幼儿通常是越帮越忙,家长的本能反应是把孩子赶走,然后自己赶快把家务干完。

当孩子主动想要做你的小帮手时,你必须克制住想要赶走他们的冲动。这可能因此花费更多时间去洗盘子,但却能轻而易举地让孩子对做家务萌发热情,效果远胜于你到青春期才开始教导他们这一点。

3

7个方法,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1制定分年龄家务计划

一旦你注意到孩子想要帮忙的渴望,就应开始为他制定适合其年龄的家务计划,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由简单到复杂。

2用巧妙的语言勾起孩子的兴趣

去年,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Child Development》发布了一项针对3-6岁孩子的研究成果。

研究员发现感谢孩子“成为一个小帮手(being a helper)”,比直接命令孩子去“帮助别人(helping)”,可以显著提升他们想要帮助别人的意愿。

3把家务列入孩子的日程表

把做家务放进孩子每天的日程表里,比如紧跟着钢琴练习和足球练习,保持恒定性,让它变成一种习惯。

4像玩游戏那样做家务

行为科学家已经证明了游戏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力。像游戏那样给孩子设定闯关环节,开始很简单,每完成一个任务,便上升一个级别,然后面临更高难度的新任务,比如从让孩子叠衣服、到赢得使用洗衣机的权利。

5不吝表扬,不给奖励

无论孩子的表现怎样,对他付出的努力给予坚决的表扬。即使孩子真的把事情搞砸,与其责备他的无能,不如肯定他的努力,鼓励他的进步。

6选择正确的任务形式,让孩子明白做家务的真正意义

把整理任务聚焦在照顾家庭上(比如打扫客厅,为每个人做早餐),而不是照顾自己(打扫自己的卧室,或给自己做早餐)。

由此,让孩子理解到做家务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家庭成员关爱的表达。

7为“做家务”这件事营造积极的家庭舆论

不要把家务和惩罚联系在一起,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你表现出一种乐在其中的姿态,孩子自然也会以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件事。

美国家庭常见的分年龄家务计划

18个月至3岁↓

  • 收拾书本和玩具
  • 把衣服放进洗衣篮
  • 把脏盘子放进洗碗机(事前把所有尖锐的餐具拿走!)
  • 帮忙分类衣物和把衣服放入洗衣机
  • 帮助拿走桌面杂物
  • 帮助清理泼出来的液体(比如咖啡、茶、酒)
  • 浇花
  • 喂宠物
  • 让他们把袜子拿在手中,去擦桌子和门把手

4岁至5岁

包含上述任务,新增:

  • 帮助整理床铺
  • 帮助把东西从车里拿进屋里
  • 开饭前帮助摆放餐具
  • 帮助院子里除草
  • 准备餐点时帮忙一些简单工作

6岁至7岁

包含上述任务,新增:

  • 自己整理床铺
  • 用吸尘器清洁房间
  • 保持自己的房间干净整洁
  • 倒垃圾
  • 把洗好的衣服收拾好
  • 打扫车库
  • 分类洗衣

8岁至9岁

包含上述任务,新增:

  • 带宠物去散步
  • 做一些简单的小食或餐点
  • 清洁厕所
  • 操控洗碗机
  • 整理车库

10岁以及更大

包含上述任务,新增:

  • 洗车
  • 清洁厨房
  • 换床单
  • 擦窗户
  • 院子除草(在大人的监护下)
  • 清洗浴室
  • 独立完成餐点烹饪

精品课推荐

第1整理术原创《 生命思考整理课 》,

第1整理术出品人周一妍

日本整理收纳咨询师池田惠美

双导师语音、视频带领,

手把手教你撰写第一本生前整理笔记本

建议先聆听免费的先导课程,

确认喜欢且适合,

再报名系列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生命思考整理课》(6月21日第一期开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