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李隆基在位前期,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以雷霆手段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而且李隆基知人善任,任用了姚崇、宋璟等賢相,讓唐朝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巨大的發展,開創了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在位後期,李隆基逐漸疲於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和楊國忠。更重要的是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貌不能自拔,再加上政策上的失誤,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爲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9、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是明朝的第十一爲皇帝,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帝。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厚熜也是如此。他在位前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除此之外,派重兵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
8、蕭衍

 梁武帝蕭衍,在位47年,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蕭衍出身蘭陵蕭氏,爲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在位初期,蕭衍大力整頓朝綱,對宋和齊留下的種種弊端進行糾正。爲了將所有的大權集中在自己的手裏,蕭衍將大部分重要的官職都換成了和自己親近的人。不過到了後期,年事增高後,蕭衍逐漸怠慢朝政,更加沉迷於佛教,最終導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也囚死於建康臺城,享年八十六歲。
7、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在位初期,重用內閣首輔張居正,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國力日漸強盛。而且朱翊鈞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不過到了後期,朱翊鈞開始荒於政事,而且此時朝中再沒有張居正這樣的賢臣輔佐,逐漸不再上朝,讓明朝開始走向滅亡。
6、耶律隆緒

 遼聖宗耶律隆緒,在位49年,遼朝第六位皇帝。耶律隆緒在位期間,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達鼎盛。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讓大遼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而且耶律隆緒還擅長騎射,精通音律,愛好繪畫。所作曲達百餘首,有很高的漢文化修養。
5、劉徹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劉徹是位傑出的皇帝,政治家,戰略家。他十六歲開始登基,爲了加強自己的權利,劉徹在中央設置中朝,爲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除此之外,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採用了主父偃和董仲舒的建議,推行推恩令的同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4、李乾順

 西夏崇宗李乾順,在位54年,是西夏的第四位皇帝。李乾順三歲開始繼位,是歷史上年紀最小的皇帝,不過由於年幼的原因,早年的時候都是其母親昭簡文穆皇后梁氏在把持朝政。直到16歲時,李乾順纔開始親政,李乾順整頓吏治,確定君主集權的體制,結束了累朝出現的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面。頒佈等級制的官階封號,除皇帝及帝位繼承人外,分爲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備。並且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在李乾順的勵精圖治下,西夏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
3、李仁孝

 西夏仁宗李仁孝,在位54年,是西夏第五位皇帝。李仁孝16歲開始繼位,在位期間對外加強和金國之間的交往,對內重用文化水平較高的党項和漢族大臣主持國政。而且還實行科舉制度,大力選拔人才和推廣教育。不過後來由於李仁孝重文輕武的原因,導致國內軍隊的戰鬥力低下,在面對敵國入侵的時候屢戰屢敗,爲西夏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2、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也稱乾隆皇帝,在位6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個兒子。乾隆登基比較晚,25歲時纔開始登基,在位期間,乾隆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後共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而且還他修建了壯麗宏大的圓明園,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康熙

 清聖宗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也稱爲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8對登基,14歲親政。在位期間,康熙先是打敗了權臣鰲拜,將皇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隨後開始坐鎮北京對付三藩,和指揮沙俄戰爭,經過數年的鬥爭後,終於推到了以吳三桂爲首的三藩喝打敗了沙俄的入侵,成功的捍衛了國家領土完整。康熙的文治武功,在位期間大力發展清朝的經濟和文化,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