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最大限度減少戰士的凍傷,下達命令:“迅速結束目前的戰鬥,如果難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殲滅敵人,可以放走敵軍,部隊急行軍翻過黃草嶺,往南數十里,到溫度溫和的地方去。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的一部分,因志願軍和美軍激戰的位置位於長津湖地區而得名。

作者:蘇區放牛娃

1952年10月,志願軍第9兵團奉命從抗美援朝戰場撤回祖國。看到戰爭結束了,戰士們心情都非常好,可以說是歸心似箭,但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卻看起來心事重重。當車隊來到鴨綠江岸的時候,宋時輪突然叫駕駛員把車停下,獨自一人站在江邊,面朝長津湖的方向默立,神情莊重。過了許久,他把帽子脫了下來,彎腰鞠躬。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

等他抬起頭來時,這位將軍已是熱淚盈眶。同行的警衛員和戰士,對宋時輪的舉止並不感到意外,相反,他們也和宋時輪一樣,彎腰鞠躬。在戰士們腦海裏,長津湖戰役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不少戰友並不是犧牲在敵軍的炮彈之中,而是因爲氣候太低受凍而壯烈犧牲,永遠長眠的異國他鄉。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的一部分,因志願軍和美軍激戰的位置位於長津湖地區而得名。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美軍兵分兩路向北進犯。爲遏制美軍攻勢,志願軍調派9兵團入朝,承擔東線作戰任務。

【長津湖地區氣候非常嚴寒】

1950年11月,9兵團入朝參戰,爲了突襲敵軍,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法,跋山涉水,祕密行軍,悄然靠近敵軍,計劃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因爲9兵團是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的,當時並未準備足夠的冬裝抵禦嚴寒。就在9兵團到來不久,不少戰士就被凍傷。11月10日,9兵團27軍軍長彭德清在電報中這樣描述:“自臨江出發就發生手足凍傷、不能行走500餘人……”部分戰士被凍傷後,根本不能行走,甚至有的壯烈犧牲,這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願軍和美軍在長津湖地區對決,美方出動的是武器裝備一流的第10軍。長津湖地區崇山林立,樹木茂盛,該地區一到10月下旬氣溫就急劇下降,平均氣溫爲零下27度左右,最低的時候達零下40度,戰士們衣着單薄,晝伏夜行,忍受着酷寒、飢餓和疲勞,凍傷人數越來越多。

戰鬥在持續,敵我雙方傷亡都不小,美軍依靠空軍和陸地機械部隊,後勤保障非常充足,而第9兵團不僅缺衣少糧,還有被美軍空襲的風險,戰鬥打得非常艱苦。12月3日至7日,氣溫再次下降,天空還下起可大雪,沒幾天的時間裏,僅79師就凍傷減員2157人,非戰鬥減員竟然可以比得上幾天的戰鬥傷亡,一個師的編制緊縮爲2個機炮連、5個步兵連,這樣的兵力,連較大的作戰行動也難以實施,由此可見凍傷給部隊的作戰能力影響有多大。

不久,發生了一件令大家都很難接受的事情:志願軍三個連爲了伏擊敵軍,長時間

冰地伏臥,最後三個連壯烈犧牲。美軍也被這樣的情景震驚:在零下

40

度的陣地上,一排排整齊的志願軍手握鋼槍,保持着戰鬥姿態,如同躍然而起的

冰雕

連。在一個戰士的身上,他們看到了這樣一封絕筆詩:我愛我的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1950

12

8

日,宋時輪發電報告了部隊上述情況,毛主席後來收到報告後,佇立良久,不停地抽菸,在院子裏徘徊許久,難以釋懷。

彭德懷收到電報後,意識到事態嚴重,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非戰鬥減員將會越來越嚴重。爲最大限度減少戰士的凍傷,下達命令:“迅速結束目前的戰鬥,如果難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殲滅敵人,可以放走敵軍,部隊急行軍翻過黃草嶺,往南數十里,到溫度溫和的地方去。其餘圍點打援計劃馬上停止。”

眼看到手的“鴨子”馬上要放進鍋中了,卻又放走,這對彭德懷來說是件非常煎熬的事情,但是戰績和戰友的生命相比,他選擇了千方百計保住戰士的生命。

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9軍團仍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有力地扭轉了戰場局勢,爲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1953年7月27日,板門店停戰協定簽署】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距今整整70年了,現在的人們再也不用爲溫飽發愁。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英勇的志願軍在冰天雪地裏那份偉大的堅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