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張國華65】

張國華根據西南軍區的指示,決心分成南北2個作戰集團,而將主力使用於北線,北集團分爲左右中三路,統由第52師指揮。

右路由陰法唐、李明、夏川等率154團、青海騎兵支隊、52師騎兵偵察連、炮兵連組成,擔負戰役迂迴任務。當時,騎兵支隊由玉樹南下,154團、騎兵連偵察連由鄧柯偷渡(原來都說是偷渡金沙江。偷渡一說,最先是陳子植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來的。後來據154團團長郄晉武多次回憶,當時已經不需要偷渡了,之前有過兩次小的火力摸底,對岸幾十個藏兵早就跑了)金沙江。該路部隊日夜兼程,每天以60至80公里的強行軍,搶佔甲藏卡,直撲類烏齊、恩達,實施千里大迂迴。斷敵向西和向西北的退路,並準備阻止丁青之敵東援。另以騎兵支隊一部直插昌都以南,阻敵南竄。

中路由師長吳忠、副師長陳子植及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率以師直、第155團、第156團、軍炮兵營組成,擔任戰役主攻任務。他們於7、8、9日渡過金沙江,依次作斜梯形展開,經生達等地,直搗昌都。

左路由軍直屬政治部主任王達選和軍偵察營長蘇桐卿率偵察營、工兵營及第54師的炮兵連組成,由德格西渡金沙江,殲滅同普、江達之敵,配合中路主力,從正面攻擊昌都,並以一部迂迴昌都以南,殲滅可能南退之敵。

南集團分爲兩路,統由第53師指揮。以第53師第157團、炮兵連、工兵連,由巴塘渡江,圍殲寧靜地區之敵,主力出邦達、八宿,斷敵南退道路;以雲南第126團(欠3營)及第125團3營,由貢山、德欽出動,殲滅鹽井、門工、杜梁之敵,爾後向西北佯動。

戰役於

1950

10

6

日開始發起。

北集團擔任右路迂迴的第154團於6日首先出擊,由鄧柯渡江,經巴塘(玉樹西南)尾隨西北軍區騎兵支隊之後,出敵意外地迅速隱蔽南下,繞過敵人。直插類烏齊,按預定計劃進佔恩達。該路部隊發動班、排、連,營開展戰鬥比賽,不顧疲勞,努力克服行軍掉隊及病號日增等困難,每人平均負重40公斤左右,越過崎嶇遼闊的丘陵和草原地帶,在天氣嚴寒、空氣稀薄、雪地露營等難以想象的條件下,以日行60—80(開始幾天日行80公里,後來由於斷糧日行60公里)公里的強行軍,兼程猛進。至18日,第154團掉隊三分之一,騎兵支隊跑垮戰馬500餘匹,只剩騎兵100餘人和棄馬步行的100餘人,終於先敵數小時搶佔恩達,並向東進逼,縮小包圍圈。19日,騎兵支隊主力及第154團一部未作停留,立即向昌都以南機動,完全切斷了昌都之敵向拉薩的退路。

張國華一直守在電話機旁,七天七夜未閤眼。

李覺勸他休息,說:“國華啊,你已經快7天沒閤眼了。”

張國華揉了揉眼皮,說:“我還能承受。”

保衛幹事趙謹仁也勸他休息,說:“軍長,前邊勢如破竹,你還是睡一覺吧,這麼多人守着電話呢。”

張國華對在場的每一個人說:“戰爭規模雖然不大,但這一仗意義非同小可,加上我們的部隊縱橫幾百裏,氣候寒冷,環境很惡劣,高山缺氧,早晚天氣較冷,運輸補給上不來,部隊沒喫的啊,在這樣的特殊中打這一仗,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啊!”

戰役開始之前他一直在研究藏軍的部署和我軍的戰役展開,已經兩天沒怎麼休息。此時,得到154團已切斷昌都之敵向拉薩逃竄的退路,張國華興奮不已。然而,由於長時間沒有得到休息,勞累過度,導致他患上了高血壓和心臟病。

王其梅說:“國華啊,人不睡覺是不行的!”

張國華的各種擔心和設想不無道理。特別是他總是想起毛主席“藏軍看似有些戰鬥力”的提醒。

【昌都戰役中,藏軍第9代本排以上軍官】

戰役發起後,北集團是主要的,也就是金沙江以西。幸虧張國華想得細,部署上,北集團52師指揮的部隊,除了52師全師,再加上軍裏面3個營(3個主力營,分別是工兵營,偵查營,炮兵營),再加上青海騎兵支隊,兵力上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力。偵察營,工兵營,配置在左路,也就是正面,從四川到拉薩的大道上。中路是從東北方向直接下昌都。還有一個右路(北路),也就是大迂迴的部隊。在鄧柯開的作戰會議,青海騎兵支隊也參加了。張國華和劉振國在會上對吳忠和陰法唐說,成敗就看你們迂迴部隊的了。

戰役發起後,張國華最爲關注的還是迂迴的部隊,他在電話裏頭對陰法唐和李明說:“包住了就不怕他們再怎麼厲害了,就怕包不住,只要包住,那就好辦了。”陰法唐和李明帶隊急行軍,先到了青海的囊謙縣,青海騎兵支隊在前面,偵察連在騎兵支隊的後邊,再後面就是154團。過了囊謙以後,調整了部署,騎兵支隊走外沿(右邊),直向恩達進發。154團從左邊向恩達包抄前進。兩支部隊連續走了36個小時候接近了恩達。當陰法唐和李明向張國華報告他們已經到了恩達時,張國華心裏對戰役就有底了。參與千里大迂迴的部隊一到恩達就從西向東包圍,形成口袋。154團、騎兵團、一個炮兵連、青海騎兵支隊一共3000多兵力,縱跨西康、青海、西藏3個省去,用了14天,走了1400多里路。

19日,156團攻到了昌都城外。阿沛派出的人向他報告說,西邊也看見解放軍部隊了,就退回竹閣寺,隨機派僧官羅桑覺典,俗官吉恰·扎西多吉主動來找解放軍。

南線集團由53師苗丕一帶領的157團向芒康進攻,擊潰一部分藏軍之後,於7、8兩日分批渡江,以兩翼迂迴,鉗擊寧靜之敵。在事先做了爭取工作的基礎上,第9代本格桑旺堆於12日發通電宣佈起義。張國華請夏格刀登給第9代本兩次寫信、捎話,起到了作用。

藏軍真實地感受到了解放軍的強大的戰鬥力。

擔任向昌都作正面攻擊的北集團左路部隊,於10月7日渡江,向崗拖之敵攻擊。因迂迴部隊未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正面突擊部隊火力與運動也未組織好,未能將敵全部殲滅。該敵會同江達之敵向昌都退卻。我軍當即尾追,至16日,在覺雍以西15公里處殲其100餘人。接着,向昌都攻擊前進,19日黃昏,迫近昌都。

張國華在電話旁發脾氣:“怎麼能讓他跑呢?追!給我截住。”

張國華剛發完脾氣,得知北集團中路第52師師直、第155團、156團,於7至9日分批渡江,他生怕撤退逃跑的藏軍到了昌都後,如果八宿一帶的退路沒有封死,真的就包不住了。他在電話裏命令吳忠和陳子植:“必須要堵住!”

【昌都戰役,俘虜的英國人福特】

這時,在國德、生達地區,小烏拉山地區,因迂迴部隊走錯路,加之藏軍沿溝佈防,阻我前進,攻擊部隊又不善於大膽穿插分割,猛衝猛追,未能抓住敵人。敵經生達向昌都撤退。我軍當即尾敵猛追並以第156團的輕裝先遣營從左翼取捷徑兼程前進,於19日黃昏進抵昌都近郊。

張國華見大局已定,命令主力15日北向邦達、八宿方向急進的時候,張國華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知道,藏軍試圖由昌都南退的希望破滅了。之前張國華一直擔心,哪怕一兩個代本敗退到八宿,再向拉薩方向逃竄,再追就來不及了。

南集團的雲南部隊於10月5日對門工之敵發起攻擊。但因正面部隊動作過早,未等迂迴部隊趕到預定地點即發起戰鬥,僅俘敵數人,餘敵逃去。我軍當即從左右兩翼實施平行追擊,11日,將門工北逃之敵士兵400餘人追殲於杜梁地區。12日,我軍分兩路鉗擊鹽井之敵,又殲敵100餘人,而後部隊即於鹽井、德欽一帶待機。

李覺一直坐在張國華身旁,張國華剛纔聽說邦達和八宿即將收口,心情好起來了,他對李覺說:“大個子,這下該輪到藏軍的第2、3、4、7代本做出選擇了吧?”

李覺笑哈哈地說道:“國華啊,依我看,昌都指日可待了,他們不敢抵抗了。”

張國華說:“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太好了,少流血少死人嘛!”

李覺說:“我們付出了多大努力啊!本來可以不放一槍的,他們逼的嘛!”

張國華說:“這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喲。”

張國華和李覺判斷的沒錯。在解放軍各路部隊不顧疲勞,勇猛追擊,迅速逼近昌都的形勢下,西藏昌都總署首領見戰局已無法挽回,即率第2、3、4、7一共4個代本放棄昌都,向恩達、類烏齊方向退卻,在發現其退路已被我軍切斷,又折轉向南方的邦達、八宿退去。

這期間,張國華問吳忠:“邦達和八宿有沒有把握堵住?”

吳忠回答得斬釘截鐵:“我吳忠用人頭擔保,一個也跑不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就是特級戰鬥英雄的吳忠,這樣的場面經歷了不知多少次。

吳忠胸有成竹,因爲19日20時,第156團先遣營到達昌都,經覺雍西進的軍直2個營業於當夜趕至,並立即由左翼對南逃之敵實施平行追擊。與此同時,由昌都右側後作戰役迂迴的騎兵支隊,已先敵搶佔昌都西南的宗驛山,控制了山埡口及道路。

20日晨,藏軍退至宗驛山遭我阻擊,在走投無路和我政治爭取的情況下,全部2700餘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此後,我北集團主力即轉入分區清剿,肅清零星殘敵。

【昌都解放後,藏民向解放軍戰士致謝,感謝解放軍給他們帶來了幸福生活】

24

日,歷時

18

天的昌都戰役勝利結束。昌都戰役勝利後,打開了我軍進藏的門戶,

爲和平解放西藏和繼續進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其實,張國華、王其梅、吳忠、郄晉武、徐談廬等人,都有一個好習慣,喜歡記日記。郄晉武的日記對154團參加昌都戰役的經過進行了詳細記載。苗丕一夜有回憶昌都戰役的文章。張國華的日記至今還有四五十本,王其梅的日記丟失了,吳忠和郄晉武的日記後來都由他們自己整理出來了,爲後人留下一筆珍貴的財富。

張國華在他工作筆記上記下了這樣幾段文字:

一、殲滅藏軍主力的有生力量,是戰役指導的中心問題。此役部署的重點是北集團的右路。以求首先斷敵退路,而後加以聚殲。同時要求正面各攻擊部隊也能迂迴包圍、穿插分割敵人,一股一股地捕捉殲滅。

二、強調在查明敵人退卻時,應不顧疲勞,迅速勇猛追殲。在實施過程中,迂迴部隊從側翼千里迂迴,繞過敵人,先敵搶佔向西南的退路,隨後又不顧疲勞繼續南下,適時搶佔敵人向南的退路。這種堅毅靈活的動作,對完成戰役任務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追擊部隊的迅速勇猛追殲,又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三、部隊及時抽調部分幹部進行地方工作。同時,爲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思想和作戰能力,部隊進行了高原地帶的行軍、作戰等教育訓練外,又立即抽調兵力開始修建甘孜至昌都段公路和甘孜飛機場。藏族羣衆在昌都解放委員會的領導和各地支前委員會的協助下,出動2.5萬頭犛牛,將近5000噸的物資由甘孜以西之玉隆運至昌都等地,爲下一步進軍拉薩解放全西藏作了充分的準備。

昌都戰役不是爲戰而戰,也不是隻爲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仍是爲和談而戰,打下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礎。

昌都戰役情況傳播到西藏各地後,西藏一片混亂,開始與北京談判。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