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錫聯的紅30團特務連指戰員連伙食挑子,鍋碗瓢盆都扔掉了,身上只揹着槍支彈藥和乾糧袋,肩上只有大洋挑子。不過,紅軍指戰員們大多出身貧苦,很多人認識大洋,卻一輩子也沒見過金磚、金條長啥樣。

作者:忘情

前段時間,筆者寫了篇《曾讓秋收起義軍蒙受巨大損失的邱國軒,5個月後下場慘不忍睹》。文中提到:“當革命羣衆追至嘉義附近時,

邱國軒自覺難以逃脫,便將一些大洋拋撒在路邊,企圖誘使羣衆爭搶,遲滯他們的追擊速度,自己好趁機逃命。但讓他怎麼也想不通的是,游擊隊和羣衆對那些錢不屑一顧,反而加緊步伐,在一片喊殺聲中越追越近。

最終,當時的游擊隊小隊長,日後的開國上將傅秋濤率領的一隊人馬,將邱國軒生擒活捉。”

有好幾位讀者在文後留言,認爲真實情況應該是有羣衆撿到大洋後,沒撿到的羣衆認爲邱匪手裏有更多的大洋,故而激發了大夥兒猛追的動力。

看到這樣的留言,筆者有些哭笑不得。這麼說吧,我們不能拿現代人的心態去揣摩革命先輩。若是革命先輩貪財惜命,他們又沒有未卜先知的特殊功能,怎麼知道日後革命一定會成功?怎麼會在那敵強我弱,看似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忍受現代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一直砥礪前行堅持到最後?

誠然,革命隊伍裏成分是複雜的,革命覺悟也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在艱苦的革命鬥爭中慢慢磨礪、學習和提高的。但是,

當年能毅然拋家不顧,投入革命洪流,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鬧革命的人,絕大多數還是爲了理想和信念,並非爲了金錢。

舉個例子。開國上將陳錫聯,標準的苦出身。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在第4次反“圍剿”中作戰失利,被迫放棄鄂豫皖蘇區,向西突圍而去。

時任紅

10

師紅

30

團特務連指導員的陳錫聯,受領了一項重要任務:率部挑着紅四方面軍後方供給部的全部家產,共計

100

多擔大洋,一塊向西突圍。

紅軍的主要成分是農民。農民的鄉土觀念是極強的。按說紅四方面軍作戰失利,已是盡人皆知的事。能否成功突圍出去,誰也沒有把握。在兵荒馬亂、軍情緊急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挑着白花花的大洋開個小差,攜款潛逃,部隊恐怕也顧不上追剿。但是,

30

團特務連挑着這百餘擔大洋,隨着大部隊邊打邊走,從皖西經英山、新洲、宋埠,一直走到河口,卻無人開小差,大洋也分毫未少。

【舊中國流通的花邊銀洋】

在河口,胡宗南的第1師追了上來,紅四方面軍在此與敵激戰一場,雖最終擊退了胡宗南師,但卻犧牲了紅25軍軍長蔡申熙。此戰過後,紅四方面軍下令全軍輕裝疾進,力爭甩開敵軍。陳錫聯的紅30團特務連指戰員連伙食挑子,鍋碗瓢盆都扔掉了,身上只揹着槍支彈藥和乾糧袋,肩上只有大洋挑子。

大夥兒知道,這些來之不易的現款,可是全軍的救命錢。

不過,救命錢雖然珍貴,但若遇到特殊情況,該捨棄時也不能瞻前顧後。紅四方面軍一路上都在斬關奪隘,在敵合圍圈上撕開一條生路。部隊出秦鏡後,擔任全軍後衛的紅11師,在子午鎮被敵軍截住了。徐向前令紅30團就近前往支援。陳錫聯率部順原路殺回去時,遇到了紅11師師長倪志亮。倪師長率部且戰且走,卻始終甩不掉追兵。

此時,紅30團大部隊還在後面,率先趕到戰場的

陳錫聯知道自己兵少力弱,硬拼不是辦法。於是他情急之下,令戰士們將一些大洋撒在路上。

然後在路邊埋伏。追兵趕來見到一地的大洋,頓時樂開了花,人人爭相撿拾,忘了追擊紅軍這茬。軍官大聲喝止,卻再無人聽令,只能急得直跺腳。就在敵軍亂成一團之際,陳錫聯的特務連和紅11師猛然殺了個回馬槍,一舉將追兵擊潰,這才得以擺脫敵軍。

此戰,雖然部分大洋被敵軍撿去,紅軍戰後急於擺脫敵人,也未來得及打掃戰場,因而損失了一些寶貴的大洋,但卻解了紅11師之圍,仍然是划算的。

事後,紅四方面軍總部也未因此追究陳錫聯的責任。畢竟,人是最寶貴的。只要有人,一切都會有的。

紅四方面軍入川后,很快便趁軍閥混戰之際在川陝邊站穩了腳跟。在取得反田頌堯“三路圍攻”戰役勝利後,紅四方面軍由4個師擴編成4個軍。陳錫聯升任紅30軍88師263團政委。

在接下來的宣達戰役中,紅30軍一舉攻克了四川軍閥劉存厚的老巢達縣。在此繳獲了劉存厚經營多年攢下的殷實家底:兵工廠、被服廠、造幣廠,以及許多大洋和金磚、金條。紅263團的指戰員們,對於繳獲的重要物資,都按規定上繳了。

不過,紅軍指戰員們大多出身貧苦,很多人認識大洋,卻一輩子也沒見過金磚、金條長啥樣。所以,他們誤將那些金磚、金條當作兵工廠造彈殼剩下的銅塊邊角料。有人隨手將這“沒啥用”的東西扔進了糞坑。陳錫聯的牀鋪四腳不平,晚上睡不安穩。他便隨手拿了幾塊金磚墊牀腳。

第二天,紅30軍政委和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主任鄭義齋來到陳錫聯住處。鄭義齋真不愧是管錢的,他一眼就發現那些墊在牀腳的東西不對勁。他湊近一瞧,立即大叫起來:“你怎麼搞的!這麼貴重的東西不上交,竟然用來墊牀腳!”

陳錫聯此時還不明就裏,頗不以爲然:“不過是劉存厚的破爛銅塊子,用來墊牀腳有啥不可以?這樣的東西多着呢,有些還讓我們扔進糞坑了。”

聽到這話,鄭義齋明白了,陳錫聯他們並非有意截留,而是“真不識貨”,便耐心地解釋:“同志哥,你知道這是啥嗎?這是金磚呀!”這一下,不僅陳錫聯大喫一驚,連紅30軍政委也直呼:“今天當真是大開眼界了!原來這就是金磚呀!”

於是,陳錫聯趕緊通知下去,讓指戰員們把散在各處的金磚都交上來。

還派專人去掏糞坑,衆人忍住惡臭,硬是把扔進去的金磚逐一撈了出來,沖洗乾淨,全部上繳總經理部。

這件趣事,在紅軍指戰員中流傳甚廣。老戰友們之間,沒少拿這事來調侃對方“土包子”“沒見識”。可實際上,就是事先知道那是金磚又如何?大家都知道,一切繳獲要歸公。金磚、大洋更是紅軍來之不易的戰利品,可以派上大用場,又怎麼能私吞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