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5月18日,小牛電動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Q1調整後淨虧損1860萬元。這意味着,在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後,小牛電動又走向了虧損。

關於業績走低的原因,小牛電動方面表示,因疫情持續蔓延,公司許多經營活動受到影響。一季度,國際市場電動車收入佔小牛電動電動車總收入近3成,小牛電動方面坦言,二季度國際市場業務將繼續受到影響。

就此,藍鯨財經齊智穎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爲:

疫情影響只是一個粗淺層面,更多的時候還是小牛電動的“包裝”不再有效。

國內外電動車的差異並不是很明顯,目前來講智能化出行仍然是一個概念,這也是阻礙電動車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

小牛電動官網顯示,其將公司定位爲鋰電兩輪電動車企業。目前,已推出NQi、MQi、UQi三個系列多款電動車和周邊文化產品NIU POWER以及專業戶外運動自行車NIU AERO等。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看,愛瑪、雅迪、新日等品牌的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依然較強。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整個市場滲透率來看,小牛電動處於品牌分化中的下端,市場佔有率不高。

根據《2019年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小牛電動的市場佔有率僅爲1%,銷量過百萬輛的兩輪電動車企業超過10家,而小牛電動銷量僅爲34萬輛。

當然,也不是沒有利好。

2019年4月,新國標正式落地施行,鋰電池取代鉛酸電池,電摩資質、3C認證成必須,電動(摩托)車無牌照時代終結。

新國標規定鋰電池取代鉛酸電池。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新國標的實施意味着,中國電動車將逐漸從低端拼裝時代向高端製造業迭代,而這對於一直使用鋰電池的小牛電動來說是一個利好的信號。

但這個利好的窗口期很短,其他電動車企業,換電池的難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此外,互聯網巨頭的進擊,反而在削弱小牛電動之前最刺激消費的“包裝”——智能出行。

小牛電動一直以“智能化”“科技化”作爲宣傳點,比如小牛電動車可以實時定位、防止被盜,還可以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務,包括給手機充電、創立“牛油粉”社區、組織粉絲試駕等。

小牛電動的這些功能,可以說很多都是用處不大的“雞肋”功能。

但過去並沒有什麼對手,使得小牛電動能夠在走機械路線的電動車的笑傲江湖。

但新國標的實施,刺激了傳統電動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的入局。

九號機器人的入局便引起了業內外人士與小牛電動的關注,2019年12月,九號機器人首次發佈了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智能電動車新品,並且基本覆蓋了電動車的全產品線。

進擊電動車的,還有共享出行平臺。

哈囉車服也開始出現。今年1月的媒體報道顯示,哈囉出行電動車服務業務通過與線下門店合作售賣的方式,已經開始在國內8座城市落地運行。

“哈囉換電”服務並不只針對哈囉旗下的電單車,而是所有符合新國標,以及電池標準化的兩輪電動車都能使用。

這樣一來,這一換電服務就不僅能爲自身電單車業務提供的配套服務,而是能夠爲所有符合標準的兩輪電動車提供便利安全的換電服務,也能夠有效減少了因用戶自行充電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傳統車企跟互聯網企業的結合,可以將包括像O2O、黑科技一類的內容結合起來,這是小牛電動的劣勢所在。

書樂以爲,小牛之前的一系列“成功”,其實更多的是偏重於時尚的潮牌風中,但僅僅靠這個,已經不能堅持。

去年夏天,NBA巨星哈登在中國行活動中,因騎小牛電動車違規被上海交警處罰,之後新聞不斷髮酵,小牛電動也因此曝光度大增。

但之後,就沒有什麼然後了。

產品不僅僅要注重外觀,包括它的快充技術的應用、智能互聯的打通方面都是小牛電動可以繼續提升的。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