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非會員用戶在視頻網站在一部長達45分鐘的劇集中插播60s廣告,習以爲常,但在3分鐘的歌曲結束,插入15s廣告,卻讓人難以接受。

QQ音樂方面稱,此前爲一些歌手的新歌宣發,在非綠鑽會員用戶中進行的個性化語音推介的小批量測試。

一個必須科普的背景是,騰訊音樂是國內最大的數字音樂平臺,擁有最豐富的版權以及最多的用戶。在全球範圍內流媒體盈利較難的情況下,騰訊音樂早在四五年前就已成功商業化運營,成爲全球首個實現盈利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

QQ音樂插播廣告事件,從發現到上熱搜前後將近一個月。

而在這個背後,版權壓力,纔是箇中關鍵。

根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2020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爲63.11億元,同比增長10.02%;淨利潤爲10.5億元,同比下降8.7%。

營收增加而淨利潤卻下滑,騰訊音樂表示爲購買版權導致營業成本快速上升。

對此,書樂一貫認爲,全球流媒體都受到唱片公司的成本鉗制。

對音樂平臺來說,版權很重要,豐富的曲庫資源是提高用戶黏性和付費率的重要武器。但也要面臨投入回報比的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付費聽歌成爲了一種常態,特別是流量歌手和新歌上,表現特別突出。

粉絲的熱情創造出了付費聽歌的奇蹟。

肖戰《光點》數字24H銷量破3000萬,100個小時後銷售額破億,創造了收費單曲最高紀錄,專輯銷量名列世界第三,第一位二戰歌曲《White Churistmas》、第二紀念戴安娜王妃的《Candle in the wind 1997》。

誰在付費?誰在聽歌,其實不重要,一兩個爆款而已。

但僅僅靠聽歌付費,顯然無法解決音樂平臺的盈利難題。

數據顯示,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業務付費比例僅爲6.49%。

現階段各方都希望弱化版權的價格競爭,把焦點放在如何把版權變現、發揮更大作用上。

4月,騰訊音娛正式發佈了長音頻戰略,推出新產品酷我暢聽,提供包含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情感等19個內容品類的長音頻。

騰訊的路數,其實是大版權格局,爭取變現,當然,這個變現不是讓大家買單曲或買VIP。

對於在遊戲電競、網文IP以及在線音樂版權擁有絕對優勢的騰訊來說,不用要用戶花錢,只需對友商上的內容創作者如短視頻、直播的創作者,給出用騰訊家的東西,在別人家地盤上是盜版的“警示”,進而再以到騰訊家相關地盤、用這些東西可以隨意且免費,其結果將會如何?還需要靠直接賣唱賺錢否?

類似的,網易也在找變現途徑。

網易選擇的路線是直播和社交,表面上看,前者是騰訊的軟肋,後者是騰訊的腹地。

今年1月,網易雲音樂宣佈旗下LOOK直播的音頻直播功能上線8個月即已佔據行業第一陣營的位置,營收能力達到行業一線水平,30多位音樂人主播在LOOK直播上年入超過百萬元。

3月,網易雲音樂則上線了一款名爲“音街”的K歌應用,開始強化其音樂社區的社交屬性。

換言之,兩大音樂平臺的選擇都是儘可能走衍生路線,但此刻騰訊爲何有插播起廣告了呢?或許是想做個嘗試來給投資人們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