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嚴斌峯看來,運營商需要準確把握全球移動物聯網技術標準和產業格局的演進趨勢,對於物聯網市場的不同需求進行精細化的市場牽引,鼓勵存量2G/3G中速率物聯網業務向LTE Cat1網絡遷移,建立NB-IoT低速物聯網、LTE Cat1中速物聯網和5G高速物聯網協同發展的綜合生態體系。芯片和模組作爲物聯網連接技術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關鍵環節,將直接決定Cat1的應用成本和市場空間。

2G/3G退,NB慢,5G貴……在佔據物聯網場景很大比重、有着超穩定連接、低成本等行業需求的中速率移動物聯網場景中,基於LTE“低配版”的Cat1已成爲連接技術的“香餑餑”。日前,工信部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進一步指明瞭移動物聯網鏈接技術遷移的方向,Cat1正式“轉正”成爲中速率物聯網連接技術的最佳方案。面對移動物聯網細分行業的特殊需求,Cat1緣何從衆多連接技術當中脫穎而出?對於這條即將進入紅利期的賽道,Cat1產業鏈準備好了嗎?又將面臨哪些新挑戰?

大器晚成,行業呼喚Cat1

工信部在近日發佈的《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推動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建立NB-IoT、LTE-Cat1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LTE-Cat1滿足中速率物聯網需求和語音服務,以5G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的聯網需求。新老交替的窗口期已經到來,2G/3G“退休後”,NB-IoT、Cat1和5G將成爲驅動未來移動物聯網鏈接技術的“三駕馬車”。

研究數據顯示,移動物聯網高中低連接的市場分佈大致遵循“1-3-6”的比例,即10%高速率、30%中速率、60%低速率。相比高速率,中速率物聯網需要更廣的連接範圍,但對速率和時延沒有太高的要求;相比低速率,中速率物聯網更加強調移動性和連接速率,應用主要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健康養老、對講設備、金融服務、共享經濟等速率需求在1~10Mbps的規模化消費類場景。

與Cat1同臺競爭在中速率物聯網連接賽道上的,還有其他許多對手,如2G/3G、eMTC和Cat4。那麼,Cat1技術緣何脫穎而出?Cat1全稱爲4G LTE UE-Category1,是4G通信LTE網絡下用戶終端類別的一個標準,自2009年就被3GPP以終端速率等級定義出來,之前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中國聯通研究院技術委員會主任嚴斌峯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業界對於移動物聯網不同連接技術方向的實踐探索基於不同應用場景對成本、網絡覆蓋、速率、時延和技術成熟度等多重維度的考量。

“從組網的成本來看,2/3G網絡會逐漸清退,無法成爲未來物聯網的發展方向;eMTC需要運營商針對存量的4G網絡模組進行升級,部署和網絡覆蓋的成本較高;而Cat1和Cat4系出同源的終端設備,都可以與現有的4G網絡完全兼容,無需針對基站進行軟硬件的升級,網絡覆蓋成本低。從芯片及模組產業發展來看,Cat1相比傳統的Cat4模組,擁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而且在時延方面,擁有跟LTE Cat4相同的毫秒級傳輸時延,以及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動速度,可以說Cat1具備了承接Cat4下沉市場的硬實力,同時又具備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嚴斌峯說。

補齊短板,產業鏈齊發力

從技術選擇來看,沒有最好的技術,只有更適合某些特定場景需求的技術,Cat1技術在那些對傳輸速率要求不高,但對信號的穩定可靠性和低成本要求較高的物聯網連接需求中“遊刃有餘”,如今又贏得了政策的青睞。

對於即將到來的產業紅利期,Cat1的產業鏈準備好了嗎?

賽迪顧問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周玥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Cat1究竟能否真正鋪開,還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運營商的組網部署,還需要芯片、模組廠商在產品側打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Cat1一直在運營商的視線範圍內。早在2016年中國電信便開始LTE Cat1的商用佈局,並宣佈投資億元補貼Cat1模組,目前中國電信支持Cat1的基站已超過150萬站,基於Cat1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已經在全國多個園區、工廠、金融企業廣泛運用。中國聯通近期在Cat1領域也有較大動作,啓動公網數字對講PCBA採購,形成了Cat1語音對講硬件基礎產品,規模高達50萬片。雖然這一規劃在早年間未能在大範圍實現產業共振,但使得Cat1從3GPP的技術庫中“甦醒”,等待着起勢的良機。

芯片和模組作爲物聯網連接技術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關鍵環節,將直接決定Cat1的應用成本和市場空間。上游芯片方面,周玥表示,近年來在產業鏈標準化芯片環節正在補齊短板,進行全面的產品佈局。據瞭解,早在2016年,高通就發佈了專門針對物聯網應用的Cat1芯片MDM9207-1。從2019年起,Cat1芯片呈現大爆發的狀態,我國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躋身Cat1芯片市場,特別是大型芯片廠商入局,直接降低了模組的成本,“規模效應”顯著。紫光展銳面向Cat1領域的芯片爲春藤8910DM,支持LTE Cat 1 BIS、GSM雙模和VoLTE enh及eDRX /PSM,功耗進一步降低。2020年3月,基於春藤8910DM的廣和通Cat1模組L610完成中國電信測試入庫;翱捷科技也推出一款面向Cat1的芯片ASR3601。芯片支持FDD/TDD LTE網絡,併兼容GSM網絡,具備多制式、高性能、低功耗、集成語音/視頻/拍照等多媒體功能,支持多種網絡協議,mini PCIe封裝。

作爲上游標準化芯片與下游高度碎片化的垂直應用領域的中游環節,模組對於Cat1在物聯網市場的行業應用和創新來說至關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廠商嗅到了Cat1市場蛋糕的香味,許多模組廠商啓動了研發量產。近期,移遠通信、廣和通、有方科技、芯訊通、美格智能、移柯通信、信位通訊等模組廠商都不約而同地發佈了Cat1模組新品,加上中移物聯網等,Cat1模組市場可謂是羣雄逐鹿。

天翼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及行業研究總監王志成博士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隨着更多模組廠商加入進來,Cat1模組價格不斷被拉低,目前市場上的Cat1模組價格已經迅速降至45~50元,未來Cat1模組的價格還有可能繼續下降,加上運營商的補貼,實際成本同2G/3G模組相差不大,已經可以有規模化商用空間。

爆發在即,挑戰加劇

雖然Cat1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目前也還面臨着來自應用成本、應用場景和技術遷移等多方面挑戰。

首先,由於中速物聯網處在高速與低速之間的夾縫中,Cat1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防止被替代和邊緣化。“因此,Cat1技術必須要形成差異化的特徵,例如相對於高速物聯網,它的功耗更低、更爲經濟;相比較低速物聯網,它的速率需要有顯著的優勢。”王志成指出。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研究員滕學強表示,目前Cat1模組的價格還是有些偏高,只有實現較高的性價比,使產業鏈上下游都有利可圖,Cat1才能在中速率市場中站穩腳跟,進而有望引爆中速率物聯網的規模化發展。

其次,存量2G/3G物聯網終端的換機週期長,而且新增終端中採用Cat1移動通信技術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嚴斌峯看來,運營商需要準確把握全球移動物聯網技術標準和產業格局的演進趨勢,對於物聯網市場的不同需求進行精細化的市場牽引,鼓勵存量2G/3G中速率物聯網業務向LTE Cat1網絡遷移,建立NB-IoT低速物聯網、LTE Cat1中速物聯網和5G高速物聯網協同發展的綜合生態體系。

最後,中速物聯網應用場景還需要進一步普及。對此,王志成認爲,以Cat1技術爲主的中速物聯網需將自身的應用場景固化,即能夠明確若干場景是自身的固有勢力範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