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激光電視市場依舊交出了不錯的答卷,今年前四個月,銷售量增長106.9%。

這是激光電視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縮影。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17年國內激光電視銷量爲6.7萬臺,同比增長116%;2018年激光電視銷量爲16.4萬臺,同比增長132%;2019年激光電視銷量約20.2萬臺,增速有所放緩,但也達到23.4%,遠高於整體市場。

對於激光電視,業界一直存在兩種針尖對麥芒的觀點,一種是相信激光電視技術符合新型顯示技術發展趨勢,市場前景廣闊;另一種則持相反態度,認爲激光電視不過是需求量不大的“小衆市場”。在上述爭議聲中,伴隨着大屏觀影需求的旺盛增長,激光電視也在努力尋找和錨定自己的地位。

“技術優勢”刺激銷售快速增長

談到激光電視市場的持續增長,業內人士通常會歸納爲健康護眼、智能交互、移動便攜等幾個因素,而近年來電視行業的消費升級和大屏化趨勢也助力了其增長。

長虹激光電視總經理李先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大尺寸彩電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電視機的主流尺寸從原來的20、21英寸,到後來的42英寸,再到如今的65英寸。在李先平看來,未來75英寸、80英寸、90英寸將有可能成爲電視主流尺寸,“主流尺寸不斷變大,與激光電視的尺寸重合率不斷提升,就會有更多人選擇激光電視”。

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海信激光電視研發部總經理鍾強表示,除了大尺寸、高畫質和靈活的使用方式,技術路線的正確性也是支撐激光電視一直增長的原動力。他解釋說,在消費升級、大屏化的大背景下,消費者會主動尋求護眼功能較強的電視產品,而激光電視是與之匹配的新型顯示技術路線。

光峯科技家用產品負責人吳希亮認爲,有兩個因素刺激了激光電視銷量的快速增長:一是讓消費者以較低的價格買到100英寸這樣巨大屏幕的顯示產品;二是可以爲消費者提供沉浸式觀影體驗。

激光電視行業的從業者對於產業未來頗有信心。李先平認爲,激光電視的技術原理帶給激光電視很大的應用空間,比如對於200英寸、300英寸的商用市場。同時,激光顯示在全息顯示領域的應用也將爲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激光電視與OLED電視同臺競技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激光電視雖然保持了高速增長,但其市場容量仍然較小。根據賽迪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2019年全年彩電銷售量超過5000萬臺,而激光電視去年剛剛突破20萬臺大關。根據奧維雲網預測數據,到2022年,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將突破100萬臺,銷售額將達118億元。

近年來,OLED經常被拿來與激光電視進行比較。兩者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僅都處於新型顯示產業初期發展階段,而且國內市場的體量也相差不大。IHSMarkit預計2019年中國市場的OLED電視銷量將達到16萬臺,而OLED電視實際銷量並沒有達到預期。

相比激光顯示,OLED似乎贏得了更多電視廠商的青睞。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已有13家電視廠商加入OLED陣營。隨着華爲、小米、夏普入局OLED電視,2020年OLED電視陣營將進一步擴大。激光電視陣營稍顯單薄,目前吸引了海信、長虹、光峯、極米、堅果等電視品牌。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爲,OLED電視可以覆蓋更多主流尺寸以及OLED在手機屏幕的成功應用都是吸引更多彩電品牌入局的主要原因。

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認爲,與激光電視聚焦大屏甚至超大屏不同,OLED電視可以覆蓋更多的主流尺寸,比如55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電視。最近LG已經將OLED電視做到48英寸。在他看來,激光電視動輒100英寸、150英寸,已經屬於超大屏尺寸的細分市場。不過他表示:“隨着電視大尺寸趨勢的延續以及激光電視尺寸下探到75英寸,未來激光電視市場將有更多可能。”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馬蓓蓓博士從產業生態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爲,OLED電視發展前期可以借鑑手機OLED面板培育的相關產業鏈,所以整體生態形成速度較快。不過,激光電視要進一步大幅提升市場空間,還需要解決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所以企業在佈局時會有所保留。

激光電視作爲特定細分市場,其用戶粘性相對較高,所以佈局較早的企業可以在這一領域保持長期穩定的發展。“未來如果技術原理有所突破,這些企業也可能最早享受到相關紅利。”馬蓓蓓說。

懸而未定的大屏爭奪戰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19年激光電視銷量約20.2萬臺,增長率爲23.4%,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原因之一就是被液晶電視分食了部分市場。

隨着國內高世代面板接連量產,今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液晶電視價格會更具競爭力,因此激光電視將會和液晶電視展開正面競爭。此外,去年我國彩電零售市場持續低迷,出現了零售量、零售額齊降的情況,激光電視也難免受此影響。

行業專家指出,一種新型顯示技術在商業化發展初期,高速增長達一定基礎量以後,會轉爲平緩增長,激光電視也是如此。但目前來看,激光電視市場並未達到拐點。

吳希亮表示,目前液晶顯示技術在大屏方向發力,也說明了大屏市場的趨勢和熱度。儘管大尺寸液晶電視的普及會和激光電視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競爭,但是在10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上,激光顯示技術仍是性價比最高的技術解決方案。他舉例說,2019年100英寸液晶電視最低價格近2萬元。2017年光峯科技聯合小米推出的米家激光電視已控制在萬元以內。激光電視比液晶電視更能輕鬆實現人們對於大屏的追求。他還指出,激光電視的屏幕還可以做成柔性的,尺寸可以做大到120英寸甚至150英寸,這些都是液晶電視做不到的。

馬蓓蓓指出,液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在成本控制、技術成熟度、工藝穩定性等方面形成了諸多優勢,短期內市場主流地位還很難改變。“未來,激光電視將進一步擴大市場,突破新的技術原理,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彭顯東則強調,如今的顯示市場不會形成像LCD全面替代CRT電視的情況,而是OLED、激光等多種顯示技術百花齊放。“未來,消費者可以根據電視不同的特性,結合其需求進行購買和選擇。”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