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添球把企业的发展归结为开放和环境。他说:“只要开放的大门不关闭,发展的环境公平公正,企业就一定有希望!”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江南片区。梧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只要有空,谭添球总习惯到车间走走看看。王海波 摄

1987年筹办,1989年投产,如今步入健硕的而立之年。位于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梧州三禾添佰利五金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禾添佰利公司”),天生就带着一种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基因。

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禾添佰利公司,在国企改革大破大立、外资企业顺势而上的上世纪90年代逐渐成长,崭露头角成为木工刀具行业的佼佼者。回顾30多年来这家企业的成长史,我们可以窥见时代发展的印记。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资外企开始涌入,三禾添佰利公司随着这股浪潮从香港来到了梧州。公司总经理谭添球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30多年间在香港与梧州之间穿梭不断。

“在香港办企业,买地、开厂、人工、原材等成本很高,内地开放了就想过来试一试。”1987年,经了解得知梧州市有几家五金厂,具备一定行业基础,而且离香港较近,谭添球把企业未来的发展投向了梧州。

然而,到梧州之初,原来做好了应对各种困难心理准备的谭添球还是被吓了一跳。从香港到梧州公路不通,住宿、出行等必须持回乡证,买东西要凭票据,打电话难找地方……诸多的不便,一度让谭添球打了退堂鼓。“既然看准了,还是坚持下去。”就这样一个执着的信念,倔强的谭添球开始了公司的筹备之路。

可没过多久,更大的不便又接踵而至。“办公司营业执照的过程,是我至今最最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回忆其中之艰,谭添球一连用了三个“最”。当时企业的营业执照还不能在当地办理,必须要到首府南宁。“1本执照,往返11趟,单程20多个小时,历时7个多月。” 谭添球说,当时真是被折腾到筋疲力尽。

两年后,谭添球的工厂开工投产。“与其说是工厂,其实更像民间作坊。”谭添球说,当时梧州市没有工业园,也提供不了厂房,他在莲花山工业区原梧州市硬质合金厂租了一个车间。就这样,7名员工、6台机器、一间500平方米的车间,谭添球的“企业”雏形初现。

都说起步艰难,三禾添佰利公司也逃不过这个“定律”。生产用的钢材供应不足,停电是常事,三禾添佰利公司头两年的生产都是在亏本。“那个时候找政府,找相关单位去协调解决,效果不是太好。很多事情和困难都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说起当年,谭添球的话很实在。

1993年,三禾添佰利公司搬到了梧州市原对外加工区,随着市场行情越来越好,加上交通、电力等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公司开始盈利,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2008年,梧州工业园区建成,谭添球积极响应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号召,在梧州工业园区购置100多亩土地,并建起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三禾添佰利公司成为首家落户梧州工业园区的港资企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三禾添佰利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400名员工、200多台生产设备,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年利税超千万的企业。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先进的全自动数控车床、磨床、高精度铣床整齐摆放,有序运作,每个操作工平均可以操作10至15台设备,现场只需几名操作工就可完成整个生产流程。这些设备有日本、西班牙等国生产的,也有中国制造的身影。用谭添球的话说:“生产设备来自‘联合国’,生产产品卖往全世界。”

去年,年逾古稀的谭添球又有了新的谋划:投资上亿元上马新项目,新建1300平方米厂房,升级工艺设备,集中力量开发技术含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产品。

今年1月,谭添球的新项目顺利开工,从立项审批到开建不到1个月时间,这与谭添球的记忆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过去办一个证照7个月,现在不仅时间大大缩短,而且有些手续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边建边办,特事特办。

在三禾添佰利公司办公大楼一楼的荣誉墙上,记者看到了公司30多年来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牌匾,最右边的一块牌匾显得有些不同。这是梧州市给重点企业服务的公示牌,上面清清楚楚地标示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和承诺事项。谭添球把它挂在荣誉墙上,可见这块牌匾和背后的故事在其心中的分量。

一路走来不容易,能坚持至今并且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谭添球归结为开放和环境。他说:“只要开放的大门不关闭,发展的环境公平公正,企业就一定有希望!”

三禾添佰利公司的诞生、成长、壮大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梧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成长,带动经济发展的写照。

梧州市是我区“东融”战略的前沿,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自治区赋予的“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新定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的招商引资力度,“敞开东大门,迎湾企入桂”,吸引了一大批湾企入驻,形成了一批特色园区。

据统计,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70%的企业均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是梧州市名副其实的“湾企家园”。目前已经入驻的湾企有上百家,今年1-4月,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试验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0.5亿元。

防控不松劲,招商不停摆。从今年2月至今,梧州市创新招商方式,推广“云”招商。截至目前,通过“不见面”招商签约项目共37个,投资总额154.3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1.7亿元。今年一季度,梧州市新签约大湾区企业项目32个,占新签约项目的66.67%;投资额达41.5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4.11%。不仅如此,梧州市不断深化拓展“东融”城市合作层次,“生态融”“人才融”“治理融”一体化加速形成,已经与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等城市合作,共商定约200项重点合作项目和事项。

招得来还要留得住,能发展。为使湾企健康稳定发展,梧州市持续深入开展重点企业服务工作,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挂点,定时走访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每月走访制度,重点关注和解决企业当前在证照办理、融资需求、业务拓展、经营环境、政策宣传等领域存在的难点。

梧州市市长钟畅姿表示,政府应为企业“浇水施肥”,给予“阳光雨露”,推动企业“开枝散叶、成林成片”。

作者:王海波 唐艳

来源:《当代广西》2020年第10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