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的每一位人我们都无权评定,他们的功过与否我们也做不到平心而论,像李鸿章左宗棠在海防塞防中孰轻孰重,我们都无法估量,我们只能说从国家民族出发的每一位都是伟人。两派据理力争,左宗棠极力反对李鸿章弃边疆保海防,并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后来就如同历史课本中所言,左宗棠以“失新疆则失蒙古,失蒙古则京师不保。

十九世纪中叶,正值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沙皇俄国在占领我国东北大片领土后,对新疆地带虎视眈眈。1865年,中亚浩罕国头目阿古柏在英国帮助下率先侵入我国边疆,自立为“汗”建立政权,仅十年时间便掠夺了新疆大部分领土,中国新疆危在旦夕。而此时,中国东南海防尚无力抵御日军侵略台湾之举。加之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清廷赔给列强众多白银,国库已空,海防和边疆只能顾此薄彼。
于是清廷出现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一方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固疆派。两派据理力争,左宗棠极力反对李鸿章弃边疆保海防,并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后来就如同历史课本中所言,左宗棠以“失新疆则失蒙古,失蒙古则京师不保。相反,重新疆可保蒙古,保蒙古则可卫京师”之言得到朝廷采纳。于是,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李鸿章督办海防。海防与塞防的论争才告一段落,但是这似乎只是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的一次争论而已。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同是曾国潘属下,一个是直隶总督一个是闽浙总督,一个是北洋通商大臣一个是军机大臣,同是清廷重要官员,也都受到慈禧的倚重。
左宗棠本是举人,虽几次科举不第,却也自命不凡,甚至不把曾国潘放进眼里,就别说李鸿章了,左宗棠认为李鸿章不擅军事,总是向洋人服软,还说李鸿章比洋人还坏事。同样的李鸿章总以为左宗棠不懂变通,总是死脑筋,还哪壶不开提哪壶,因嘲笑其科举落第,还称其为“破天荒相公”。他们二人表面似乎针锋相对,实则都出于爱国之心。就拿海防塞防之争来看,左宗棠抬棺进疆,视死如归,最后收复新疆保住伊犁,守住了中国的“西大门”;而李鸿章积极筹建北洋水军,增强了近代海军建设。又在此基础上开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虽然最后在黄海海战中受重创,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却涌现培养出一批批像邓世昌一样的英雄。
历史上的每一位人我们都无权评定,他们的功过与否我们也做不到平心而论,像李鸿章左宗棠在海防塞防中孰轻孰重,我们都无法估量,我们只能说从国家民族出发的每一位都是伟人。如若非要评出个一二来,相比之下,李鸿章可能更深谋远虑,虽实战能力不如左宗棠,却更能从全局着手,筹备海军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无论如何,对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来讲,爱国之心是根本,也要布局谋划和实干。他们二人,缺了谁都不可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