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養生中,熱水幾乎是健康的代名,有些中老年人出門在外都喜歡帶着保溫杯裝上熱水。不光如此,當人們出現發燒感冒、肚子疼、嗓子幹、犯困等現象時,熱水也是無所不能。

在人們眼裏熱水簡直就是“包治百病”的神藥,雖然人們的說話誇張了些,但我國確實講究喫食物、喝水都要趁熱,可爲什麼歐美人不喜歡喝呢?針對這種情況,主要給大家總結了幾種原因。

1、傳統歷史的影響:

我國古文化歷史悠久,早在之前追溯到我國現有的最早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記載:“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其中湯的意思,翻譯到現在的文化主要指的是熱水。

尤其是在戰國到秦漢時期,人們經常和疾病做鬥爭,從而總結出來的經驗。相比於直接飲用水資源,喝熱水具有暖胃、避免消化道不適等作用。

這樣的生活習慣也就延續到現在,所以我國人更青睞於喝熱水。對於西方國家,相比於喝熱水更喜歡喝涼水,但也不用擔心飲水安全的問題。在最開始他們就建造了供水系統,飲水安全得以保障。

2、水質問題

我國人用水會十分擔心水質的問題,通過自來水燒開的水,因水質硬燒開後往往也會有較多的沉澱物,如鈣離子、鎂離子等等,雖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容易影響水整體的口感。

現代人爲了美化水的口感,還會用飲水過濾裝置,習慣性也會燒開後飲用。而歐美國家,據資料記載,從上世紀80年代後就已經開始用直飲水了,根據他們的文化流傳到了現在,反而我們在這個地方較爲欠缺,一直有着喝熱水養生的概念。

3、我國人十分講究:

關於喝熱水,無論是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尤其是在身體虛弱期間,熱水不能少。如在坐月子、生理期、更年期等等,熱水都不能少,甚至是有不能喝冷水的說法。

實際上,只要你的腸胃健康,能夠充分適應冷水的溫度就不用擔心。而外國人因爲在傳統上就沒有這個習慣,所以一直飲用冷水。

最後,建議大家不要喝過熱的水,當水的溫度超過65攝氏度以上,據大量研究發現,會損傷食道黏膜、口腔黏稠,甚至是增加食道癌的發生危險,同樣不利於身體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