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會使脂肪堆積在體內,並在血管壁粘附,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若雙腿有程度不一的水腫,要警惕是血栓堵塞的靜脈血管,影響血液迴流,引起的單側肢體水腫,嚴重時可能出現潰瘍、潰爛。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血管會逐漸老化、病變,其中最值得我們警惕的就是“血管堵塞”。

因爲一旦血管堵塞,心梗、腦梗等多種疾病都可能對之而來,嚴重時危及生命。

1:胸悶胸痛

負責爲心臟供血的冠脈堵塞,會導致胸悶胸痛的現象發生。

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本身就存在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問題,發生心梗等的風險更高,要儘早檢查。

2:手腳麻木,疼痛

血管不通暢,供血不足,血液循環速度減慢,血液就無法順利到達肢體末端的手腳,這時,患者會出現手腳冰涼、麻木等現象。

另外,如果平時就有手腳頻繁隱隱作痛、發酸、不靈活,也要重視,以免小情況惡化。

3:頭痛失眠

大腦是全身的司令部,需要很大部分的血液供應。

一旦血管堵塞,大腦的供血不足的反應十分明顯,若頸動脈、腦血管堵塞,可能會引起持續性頭痛,並有失眠多夢的現象。高血壓患者頭痛會更加明顯。

4:下肢水腫

下肢水腫、麻木,可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症狀。

若雙腿有程度不一的水腫,要警惕是血栓堵塞的靜脈血管,影響血液迴流,引起的單側肢體水腫,嚴重時可能出現潰瘍、潰爛。

若靜脈血栓脫落,可能會堵塞其他血管,威脅人體健康。

5:肢體不協調,說話跟不上趟

正在說話就忘了自己要說什麼,頭腦一片空白,說話邏輯不對,上句不接下句,手沒力氣拿東西,走路姿勢不協調,眼前一片黑。

這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要及時檢查。

1:肥肉、黃油、臘肉等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會使脂肪堆積在體內,並在血管壁粘附,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2:動物內臟、魚子、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

這些食物攝入過多,會升高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久而久之,膽固醇會在血管壁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堵塞。

3:白糖、紅糖、糕點等高糖食物

爲什麼心情不好會想喫甜的,因爲喫完甜食以後,胰島素水平會迅速升高,而胰島素會降低血液中酪氨酸與苯丙氨酸濃度,導致色氨酸升高,進入細胞中轉換成血清素,使人產生愉悅感。

但如果喫的甜食太多,會對血管帶來損傷,易使血管堵塞。

專家提醒:這1物是天然“溶栓王”,一日三杯,血管不堵、不硬

將決明子、菊花、蒲公英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每天喝2-3杯就行。

蒲公英性寒,具有清解血毒疏散風熱、涼血的作用,對肝火引起的口乾、口苦、口臭等有改善作用。

菊花性寒,歸肝經,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改善肝火大引起的口臭、眼睛乾澀。

決明子清熱解毒,三者搭配在一起,能中和寒性,還可改善口氣。

第1件:適當運動

適量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還能代謝掉一部分熱量,預防肥胖和超重問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運動項目以騎行、慢跑、快走以及游泳等有氧運動爲主。

第2件:早點睡覺

熬夜,容易擾亂生物鐘,導致身體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影響血液的流動速度,使血脂血壓水平升高。

所以,儘量在夜晚11點前入睡。

第3件:戒菸

經常吸菸,會損傷血管內皮,加重血液粘稠,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血管。

吸菸10年以上,還容易導致血管鈣化,降低血管彈力,易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保護血管健康,要儘早戒菸。

方法:握緊拳頭,將拳頭放在胸前大約30秒,之後打開手掌,觀察手掌顏色的變化。

若不超過3秒,手掌就恢復至原來的顏色,說明血液循環正常,血管無堵塞;

若超過5秒、10秒,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至原來的顏色,說明血管彈性減弱,或有血栓形成,必要時警惕動脈粥樣硬化或三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