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廣賢文》內容的覆蓋面很廣,幾乎涵蓋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直白且蘊含着做人的大智慧——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爲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各位網友,您對“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爲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是否還有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

明朝民間流傳一部奇書,叫“增廣賢文”。它是一部較早的兒童啓蒙讀物,作者和年代都已無從考證,最早見於市面的時間是明朝萬曆年間。

作爲一部封建社會兒童讀物,《增廣賢文》是整齊劃一的長短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與《三字經》、《朱子家訓》風格頗爲相似。它不是深不可測的晦澀語言,而是由一些極爲通俗的大衆語言組織羅列而成,更像是一本民間流行“安身立命”的教科書。


《增廣賢文》內容的覆蓋面很廣,幾乎涵蓋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直白且蘊含着做人的大智慧——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爲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咱們不妨聊一聊這句古訓背後的現實意義。

慈不掌兵

咱們看電視或讀文史類的書籍,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古往今來,皆是如此。一個名將的誕生,必然伴隨的是萬千健兒長埋黃土。因爲戰場上,無論將領懂不懂兵法之道,都不可避免的會有所死傷,自己想活命的最直接方式便是置對方於死地。戰場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所以爲了勝利、爲了活命,一旦走上戰場,只有拼命才能活命。

若是作爲掌管兵權統領六軍的將領,一旦沒有殺伐決斷的狠心,處處懷着婦人之仁,試問這樣的性格,又怎麼可能在戰場贏得勝利。放到今天的社會也是如此,那些大企業大多實行“末尾淘汰制”,從事人力資源的人員,若是人人都心懷惻隱之心,一旦遇上公司裁員辭退,難道不執行決定嗎?


義不養財

“義不養財”應該是最符合每個人切身利益的事兒。錢財雖是身外之物,也是生活必需之物。有句話說“天下熙熙攘攘,皆爲利來利往”,沒有必要用否定錢財的方式,來標榜個人道德的高尚。錢多不是壞事兒,錢少不見的是好事兒。

所謂的財,不是咱們朝九晚五掙得辛苦死工資。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要想致富必然是要通過做買賣賺錢纔行。做買賣要想賺錢,必然是通過“買與賣”賺取中間的差價。如果一個人太講義氣,買賣上平價出售,試問他又怎麼可能積攢下錢財。


善不爲官

有句話說“官場如戰場,戰場無父子”。爲官之道,在於保持一顆公平正義的心,凡事都要取決於法令,這便是做官的準則,不爲私情逾越規矩,不人情破壞公平。中國是一個人情禮法的社會,它不像歐美國家的契約社會,中國5000年流傳下來的人情社會觀念。

如此一來,一個人若是爲人和善,什麼話都答應,什麼事都敢攬,他肯定會被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給煩死。親朋好友肯定會像趕集一樣,整天圍着家裏轉,不出半年門檻都會踏碎。所以,做官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拒絕”。

情不立事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一句話叫“親兄弟明算賬”,說的就是情不立事。“情不立事”的意思是勸解人不要感情用事、意氣用事。我身邊有一對這樣的朋友,當年在一起玩的時候,都是兩肋插刀的鐵哥們,穿一條褲子都嫌肥。兩人喝酒時,想到一個做生意的點子,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由於,兩人感情十分密切,做買賣前沒有把賬目劃分清楚。大約做了2年多的時間,市場逐漸飽和,兩人一商議打算清資退出。最後,分錢的時候搞得十分不愉快,雙方都覺得自己花費的比較多,加油票、招待費等等亂七八糟地加起來,算來算去就急眼了。


仁不從政

從政,很多人理解的不夠透徹。以爲通過考試成功上岸便是所謂從政。實際上,這樣想實在容易讓人笑話。真正的從政是做一些“經國治世”的大事兒。所以,政者,正也,矯正風氣的意思。

所謂的“仁不從政”,從概念層面不好解釋,我給大家講個廣爲熟知的故事——鴻門宴。項羽原本可以在鴻門宴上,藉助項莊舞劍直接除掉劉邦,將來項羽得天下十拿九穩。項羽偏偏不幹,覺得這樣的行爲不夠仁義,索性放走劉邦。


後來,垓下之戰,項羽面對四面楚歌時,劉邦可沒管你仁不仁義。誠如韓信評價項羽“婦人之仁”。劉邦與項羽的故事,應該是“仁不從政”最好的事例。

有時候,老祖宗留下的古訓言簡意賅,真值得咱們後人好好體會揣摩。各位網友,您對“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爲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是否還有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