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老師細心向我解釋,飯湯花其實是專指白色重瓣木槿花,因爲這種花可以喫。吳老師笑了,說這是農家的家常菜,做法也很簡單:把米湯倒鍋裏,煮開後把飯湯花倒進去滾上幾滾,撒些鹽、蔥花、胡椒粉、幾滴豬油調味,有蝦皮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一些,一碗爽滑美味的飯湯花就成了。

白色的木槿花白裏透着似有若無的淡粉,花心處有一抹絳紅,如小家碧玉點了紅脣,那麼一點就有了令人驚歎的神采飛揚。綠肥紅瘦的夏天,木槿花迎風開放,它汲天地之精華,自由舒展,安靜而不張揚。

近期學畫木槿花,我習慣性地上網查閱木槿花的圖片,以增加更真實的感性認識。突然發現,原來白花重瓣的木槿花就是我記憶中“美麗得不得了,好喫得不得了”的飯湯花!

配圖來自網絡,下同

20歲那年的初夏,我到閩西北一所鄉鎮中學做見習英語教師,在配合當地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也教孩子們出板報、唱歌、打球,日子過得如詩一般。

我的指導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姓吳。那年,吳老師三十出頭,白皙圓潤的臉上有一雙亮閃閃的大眼睛,說話總是帶着笑意,讓人感到親切溫暖。

吳老師怕食堂的飯菜不符合我的胃口,時不時帶我回家開小竈。

吳老師家院子裏種着各式各樣的花草,有南方常見的桂花樹、三角梅、美人蕉、仙人掌……最讓我驚豔的就是木槿花。吳老師家的木槿花一棵接着一棵,連爲柵欄,柵欄叢中綴滿了拳頭大小的花朵,有純白、粉色、淡紫、紫紅……花形呈鍾狀,有單瓣、復瓣、重瓣多種,重瓣的更爲好看些,有點兒像牡丹,特別是白色的,白裏透着似有若無的淡粉,花心處有一抹絳紅,如小家碧玉點了紅脣,那麼一點就有了令人驚歎的神采飛揚。

我感嘆木槿花的美麗,連聲說:“好看得不得了!”吳老師卻不以爲然地說,飯湯花很好養的,花期也很長,每年6月開花,一直開到10月。每天早開晚謝,第二天又會重新開放。

木槿花爲什麼叫飯湯花呢?我有些納悶。吳老師細心向我解釋,飯湯花其實是專指白色重瓣木槿花,因爲這種花可以喫。平時叫習慣了,就把木槿花統稱爲飯湯花了。在鄉間,用飯湯花做湯是很常有的事。農村米飯是大鍋蒸出來的,做早餐時在鍋中將早上稀飯和中午乾飯的米一起放入鍋中熬,當米五成熟後,將中午蒸乾飯的米用竹製漏勺撈出,放入木頭做的大蒸籠,以備中午蒸,這就有了濃濃的米湯。這種米湯很是香濃,中午的時候用這個米湯加入飯湯花,是一道夏天很受歡迎的湯羹。我聽了直咽口水,心想,我啥時候能嚐嚐這花朵做出的湯羹呢?當然,這心思可不能說,否則會讓人笑話我貪喫。

有一天放學,吳老師讓我去家裏一起喫個便飯。到家後,手腳麻利的吳老師很快地就把飯菜端上了桌,紅燒肉、幹炸小河魚、西紅柿炒蛋、清炒空心菜,真是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慾大開。最後,吳老師端上了一碗湯,說是專門爲我做的。我一看,乳白色的湯汁裏漾着幾朵盛開的花,襯着綠色的蔥花,煞是好看。這就是傳說中的飯湯花!我大喜過望,連忙喝了一口,絲滑潤喉,鮮美可口,還有濃郁的花朵的甜香。我讚不絕口地稱道,這真是天賜的美味,好喫得不得了!

吳老師笑了,說這是農家的家常菜,做法也很簡單:把米湯倒鍋裏,煮開後把飯湯花倒進去滾上幾滾,撒些鹽、蔥花、胡椒粉、幾滴豬油調味,有蝦皮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一些,一碗爽滑美味的飯湯花就成了。吳老師還告訴我,飯湯花也是一味中藥,它清熱利溼,涼血解毒。她見我近日有些肺熱咳嗽,特意爲我做的。

我喝着暖心的飯湯花湯,心想,善解人意的吳老師,心比花還美!

後來讀到《詩經》的詩句:“有女同行,顏如舜英。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把美人比作花不奇怪,爲什麼這裏的木槿花稱爲舜英、舜華呢?細看釋意才知,原來看似平常的木槿樹還有花神之美名。

傳說上古時期,歷山腳下長着三棵木槿樹,高有兩丈,冠可盈畝,每至夏秋,花開滿樹,爛漫如錦。一年孟秋時節,號稱“四凶”的“渾沌”“窮奇”“木壽杌”“饕餮”見此美景,妄圖把三棵木槿據爲己有。經過一場激烈的爭奪戰,三棵木槿被刨倒了。可是,木槿樹一倒地便迅速枯萎甚至花殞葉落。“四凶”見此光景,自知移回去也無用,便垂頭喪氣地離開了歷山。正在歷山帶領農夫耕作的虞舜聞訊趕來,他招呼農夫把三棵木槿扶起,並汲水澆灌。奇蹟出現了:三棵木槿枝葉頓活,花開如初。

木槿復活的當天夜裏,虞舜朦朧中見三位仙女飄然而至,只聽一仙女正言道:“我姊妹已奏明天帝以恩公諱舜爲姓,以報大恩。”虞舜恍然大悟,原來木槿仙子爲報虞舜活命之恩,取虞舜之諱爲姓。

綠肥紅瘦的夏天,木槿花迎風開放,它開在農戶的門前院後,更多生長在田間野地,汲天地之精華,自由舒展,安靜而不張揚。或許有人會嫌棄它是“一日花”,然而它的每一次凋謝都是爲了下一次更絢爛地開放,於是,人們記住了它的花語——“溫柔的堅持”。

今天,當我坐在桌前敲打着這些文字時,又一次想起了20歲那年閩西北的一碗飯湯花,想起了美麗親切的吳老師。我的很多同學也是鄉村教師,他們像木槿花一樣,有着頑強的生命力,有着歷盡磨難而矢志不渝的性格,堅定而溫柔地堅守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春來冬往,年復一年,爲大地芬芳,開出最美的花。

忽爾,我對朝花夕落的木槿花,心生敬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