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往往遇到此等病症,前面醫生都知難而退了,纔不得已用大劑參、芪、附、保元、生脈、理中類來治療,一晝夜用盡一二斤藥,得以挽回的不少。所以說了這麼多,是看到上面的醫生治病用藥錯漏太多,基本都不能用。

新安程結的父親,在世時曾患瘧證。每天到辰時(7-9點)身覺大寒,午時(11-13點)身現大熱,一發熱就出現厥逆症狀,兩目直視,不能出聲。下巴垂脫,涎水從口角湧出不止,每天流出的口水有數升。到丑時(1-3點)才汗出熱退。飲食不進,神昏眩暈幾乎不行了。

請高鼓峯前往診視,認爲前面治療攻伐太過所致,處以補脾的藥,療效不能立刻顯現,患者家就另請其他醫生治療。醫生用柴胡、防風、南星、半夏等藥,病勢反而加重,再次請高去。

高鼓峯到的時候,正趕上前面的醫生也在。高請教那位醫生說:這是什麼病症?爲何用了柴胡、防風這類藥?回答說:你不認識這個病症嗎?這是肝瘧。“肝瘧,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刺瘧》)高笑說:根據您引述的《內經》內容,應該用通脈四逆湯類了,爲何還用前面的藥?我即便不認識這個病症,但知道是虛弱很嚴重,是否可以先救人後治病?醫生說:你要用什麼藥?高說:大劑量參、附,或許可以挽回危象。這位醫生力爭參、附不能用。高敷衍醫生說:一定遵照先生的教誨。醫生才洋洋色喜的告別離去。

當晚用人蔘一兩、黃芪二兩、炮姜三錢。接近天亮時又加入熟地、桂、附。第二天辰時,病就不再復發。

這病是由勞役過度引起的寒熱往來。醫生認爲是瘧,並且當時正當秋季,一味用發散、寒涼的藥,更加重了他的虛證。展轉拖延,肝脾虛弱嚴重,不是峻補氣血的方法,怎能起死回生。病生在人身上,人都要死了,還亂用經文,牽強到病患身上。至於處方,又失去常規的法度,真是自誤誤人,至死不覺,太可悲了!先救人後治病,是因爲病生在人身上。但病終歸是生在人身,人也是因病而死。所以要救人,不也是要先治病嗎?不知扶正正是爲了去邪,先救人同時也是在治病,本來這兩者是沒有區別的。《四明》中見此類病症,只要峻補氣血,速救肝脾,病自然可以好。所以說了這麼多,是看到上面的醫生治病用藥錯漏太多,基本都不能用。讀者應當體會其中的意思,不要拘泥在他的言辭中就好了。

王汝謙按:留人治病的方法。不是平時深入學習,臨症靈活變通,是不能起死回生的。比如見寒熱煩躁症,仍按平時的寒熱煩躁去治療,是加速他的死亡,哪裏還能回生。正所謂撥亂反正,安危全憑在此一舉。我往往遇到此等病症,前面醫生都知難而退了,纔不得已用大劑參、芪、附、保元、生脈、理中類來治療,一晝夜用盡一二斤藥,得以挽回的不少。然膽大心小的本事,不是在臨事纔有的,而是在於平日刻苦的研讀。所以說附子用三五枚,人蔘用少半斤的情況。參的藥力若不濟,會導致前功盡棄,平時學識不夠,等到臨證就會猶豫不定,就是說的這種。

出自《四明醫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