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邦依然沒有殺韓信。可劉邦依然沒有殺韓信,而且還拜他做了大將軍。

昏君殺人,明君誅心,聖君既誅心也殺人,劉邦是個聖君(請大家先別急着反駁,往下看)。大漢初年繼承的還是大秦的法治,法治講究的是誅行不誅心,韓信既然被殺就一定是有了反行。
根據史記記載,韓信死後,高祖劉邦“且喜且憐之”,是什麼原因讓一位開國皇帝對於一個大臣的是又開心又難過呢?我們細細的道來:
1.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燕王臧荼反了)
2.漢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韓王)信因與謀反太原。(韓王信反了)
3.漢八年,趙相貫高等謀弒高祖。(趙國的丞相貫高刺殺劉邦未遂)
4.漢十年八月,趙相國陳豨反代地(陳豨也反了)
第一:犯了什麼樣的罪才能讓一個倉庫管理員被殺頭?這芝麻大的一點官能犯下殺頭的罪過,說明只有一個罪名:那就是監守自盜!
劉邦差點被項羽直接弄死。望眼欲穿的等着韓信發兵來救,可韓信卻在這個時候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當代齊王(假齊王)。
最後還是呂后和蕭何被逼無奈只能先下手,這才殺了韓信。而劉邦在得知韓信死後“且喜且憐之”,我們不能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這個喜字上,而是應該放在這個“憐”字上。

第一部分:大漢初年,8個異姓王反了6個,你方唱罷我登場,不亦樂乎。
先看看《史記·高祖本紀》中的記載:

5.漢十一年:
春季,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夷三族。  
夏季,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復欲反,遂夷三族。
秋季,淮南王黥布反。
當造反成了家常便飯,似乎韓信不反有點不合時宜了。而造反不成,就得死這似乎也是個鐵律。漢隨秦制,誅行不誅心,韓信之死到底應不應該呢?

第二部分:4次該殺,4次未殺。劉邦對韓信的仁至義盡,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第1次該殺韓信:
我們應該還記得韓信從項羽那裏逃跑後來投奔劉邦。在劉邦這裏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但後來因爲犯法,整個倉庫的13個人都要被殺。
可後來除了韓信之外,剩下的12個人全都被殺頭了。這裏面就包含兩個疑問:

第二:爲什麼沒有殺韓信?只因爲輪到韓信被斬頭的時候,韓信對夏侯嬰說:我是個人才,如果劉邦想得天下就不能殺我。於是夏侯嬰就將他再次推薦給了劉邦。而劉邦依然讓韓信做管理糧餉的官。

第2次該殺韓信:
劉邦被封爲漢王之後,從長安,遷到南鄭。在遷徙的過程中,韓信逃跑了。最後還是蕭何連夜把韓信給追了回來,逃兵是不是也應該被殺頭?可劉邦依然沒有殺韓信,而且還拜他做了大將軍!

第3次該殺韓信:
發生在漢四年,那一年劉邦被困在滎陽。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韓信)使人言漢王曰:“齊僞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爲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爲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
任何一個領袖都怕自己的手下,擁兵自重,韓信幹了,劉邦忍了。直接給他了個真齊王,
第4次該殺韓信:
發生在彭城之戰,劉邦依然打敗,韓信依然不救,搞得劉邦差點又死了。

事後劉邦問韓信原因的時候,韓信是這樣說的:
第一,我相信你漢王的實力肯定能夠逢凶化吉,
第二,我要給你保存實力,以便你將來爭奪天下。
如果當時劉邦戰死了,那韓信這實力到底是爲誰保存的?他到底想幹什麼?
劉邦依然沒有殺韓信。

第三部分:事不過三,這第五次韓信作死的時候,劉邦下了殺手
在劉邦對外征戰,不在京師的時候,韓信拉攏原先的老部下,準備來個裏應外合。

韓信有了反心,而且有了反行,所以韓信死後劉邦高興。
同樣還是有了反心,但沒有反叛的能力與實力,所以劉邦可憐他。
這纔是一個帝王的大胸襟。因此韓信之死完全咎由自取,不存在被殺害這一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