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大體上應該是一後四妃(貴德淑賢四個封號,還有個隱藏成就“宸妃”,大概是皇貴妃的意思,劇中皇帝生母最後就是這個號)九嬪(每一嬪級稱號還都不一樣,比較常見的是昭、修、充作開頭,儀、容、媛做結尾,排列組合,但也出現過以“貴”字作第一等開頭的)二十七世婦(大致要分三檔,還多有變動,簡直列舉不出來,反正大致保留了婕妤這個稱號在這一等級做老大)再往下就是時不時能擠進又被擠出世婦等級的美人、才人這樣的封號,再再下面一般纔是郡君。但清平樂卻強行拔高了劉娥認子的政治覺悟,把一個皇帝對於寵妾的偏愛美化成了皇帝出於對死後對政局的考量而未雨綢繆,實在是讓人看不懂。

一個月前,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看了《清平樂》,終於大結局了,如今我開始了二刷。

一開始看這劇感覺像是在找熟人遊戲:《知否》裏的那盛老爹,紅狼你變大忠臣;皇上有點奸猾;太后是《我的前半生》裏的那個碧池,有點不夠狠;還有《步步驚心》的十爺;《延禧攻略》裏的純妃來打醬油了;還有秀才粘了鬍子我差點沒認出來;本煜演了歐陽修……

這種很親切的感覺加上畫面和配樂都是我的菜,真的很想讓人二刷。

但缺陷也很明顯:

首先,太引經據典的臺詞實在愁人。

像我這樣的中年老漢也看得很費力,大段大段的背古文,讓我回到了被高中語文控制的恐怖中。更可怕的是針對元亨犯諱這一環節,愣是連個說明也沒有!

知道“貞”同“禎”同音,皇帝名“禎”所以說不得,已經是我的常識極限了!但真假的真字劇裏也不是沒人說啊,咋不犯忌呢?

後來真的問了百度才知道,問題出在元亨的那句“元亨利貞”!易經卦辭啊!您編劇一句解釋沒有,就把這當常用詞了?也太挑我們觀衆的學歷了吧!不是中文系研究生不讓看劇了還是咋?

其次,我雖然只看了前十五集但已經覺得有些人設實在立不住,比如太后劉娥。

劇中先皇堅持要把李氏的兒子算在劉娥名下的理由是怕主少而不能服衆?

這麼說先皇剛生了兒子就預感到自己要掛了?這也太有危機意識了吧!而且就算要託孤,也不該把一未來諸君託給一低階妃嬪吧?(宋仁宗出生時,劉娥僅僅是修儀,嬪位而已,連個妃位都沒混上去,託孤也託得太隨意了吧……)

要說劉娥出身高貴有外戚扶持,皇帝習慣於把皇子寄名在高貴血統的嬪妃名下也不是不可以。偏劉娥是孤兒出身,少時爲歌姬,嫁人後被賣掉才被先皇納入潛邸,又被先皇的父親宋太宗厭惡一度被逐出。

就這樣一個出身位份雙低的妃嬪,硬說先皇是看上她的政治才華又未卜先知的覺得自己快死了才把剛出生的兒子記在她名下,實在是於理不通。

事實上,宋仁宗剛出生就被指給劉娥當兒子是因爲先皇也就是宋真宗愛極了劉娥,加上生子的李氏本就是劉娥的侍女,大體相當於通房丫頭生的孩子常常會被記在房主夫人的名下,也並不是了不得的大事。

這事做得也並不隱祕,宮中老人皆知。但清平樂卻強行拔高了劉娥認子的政治覺悟,把一個皇帝對於寵妾的偏愛美化成了皇帝出於對死後對政局的考量而未雨綢繆,實在是讓人看不懂。

當然,宋真宗的這一波操作後來被歷史證明是英明之舉,劉娥這種從最低谷一路爬上來的女強人,是真的會越挫越勇,她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典範,收拾了真宗死後的亂局,爲後世的繼承者打下了穩固的基石。這樣的女子,說她不想效仿武則天稱帝實在也說不過去。

所以,她後面要穿袞服祭祀也不是因爲她病糊塗了,完全是因爲她就是武則天那樣霸氣想當皇帝的女子,想在臨死前過把癮。總之,這部劇在劉娥的塑造上有點過於聖光化了,不是聖母是聖光,把種種機緣巧合都變成了某種運籌帷幄的佈局還充斥着歷史使命感,導致人物性格過度太倉促,沒法讓人有共鳴,甚至好幾個橋段使人黑人問號。

另外,還有一個讓我個人覺得挺遺憾的地方在於編劇們似乎是默認觀衆天生就應該知道很多背景知識。

比如宋朝稱皇帝不稱萬歲不稱皇上而稱官家(還好,我看了知否,具備了初始知識);太監也不叫太監,也不叫公公,而稱黃門,甚至可以被稱爲“先生”,還可以自稱“臣”,說話也是妥妥的男音沒有娘娘的公公嗓,這真的會讓人對其是不是太監產生疑惑。

尤其是劇裏很多女性角色似乎都和太監有曖昧,我纔看到十幾集,徽柔和懷吉的愛情還沒看到,但我已經真實感受到了皇后和張茂則暗湧的情愫,以及皇后身邊的宮女和皇帝身邊的太監真實的愛情!這真的是一部得不到真愛的女子和得不到完整之身的男子之間的愛之殤曲吧!

尤其讓人受不了的是劇裏複雜的官名官階,一點解釋都沒有,看劇全靠猜。除了根據紫紅青的衣服區別大體官位之外,真的無法對同一服色的人誰比誰更牛逼有個清晰的認識!

同理,後宮中的那麼多娘子,也因爲觀衆對於宋朝後宮妃嬪制度的陌生而導致無法感受到封個美人或才人啥的有啥大差別。

就拿郡君這一級來說,郡君稱號的功能性本就多有變動,最早是作爲公主之女的封號,類似於清朝的格格,當然,清朝早期皇家妾侍也都叫格格。但宋廷戲本就不多,遠不如清宮戲那麼爛大街,所以,我相信大部分觀衆並不懂郡君到底是個啥位份,是低到怎麼個卑微的程度。

其實,宋朝的後宮等級制度一直都挺亂的,因爲出了很多詩情畫意的皇帝,喜歡搞一系列的名稱變化,要真說統一的標準其實真沒有。

但大體上應該是一後四妃(貴德淑賢四個封號,還有個隱藏成就“宸妃”,大概是皇貴妃的意思,劇中皇帝生母最後就是這個號)九嬪(每一嬪級稱號還都不一樣,比較常見的是昭、修、充作開頭,儀、容、媛做結尾,排列組合,但也出現過以“貴”字作第一等開頭的)二十七世婦(大致要分三檔,還多有變動,簡直列舉不出來,反正大致保留了婕妤這個稱號在這一等級做老大)再往下就是時不時能擠進又被擠出世婦等級的美人、才人這樣的封號,再再下面一般纔是郡君。

可是看劇時沒人跟咱們科普這個啊,弄個宮女講解一下也好吧。然並卵,編劇就默認我們都懂!可大部分觀衆真不懂!你說你作爲一部宮廷戲佔一半的劇,連誰在後宮比誰更牛都不說清楚,這不是在實力勸退麼?

當然,再搞不清也搞得清後宮皇后最最大。

可提到劇中的皇后啊,我簡直要血淚狂奔,明明設定是皇上皇后兩情相悅,卻這麼多集不圓房,合着這是戀愛養成遊戲啊?

好多次兩個人鬧彆扭鬧得像小孩過家家,一邊嘴上以天下蒼生爲己任格局來的個大,一邊聽到小老婆懷孕就把來報喜的大老婆甩身後絕塵而去沒教養的像個瓜娃;一邊指點江山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氣概山河,一邊就你是不是還想着前任啊,是不是不是真心愛我啊,言情都不敢有這樣的反差萌。

真的,這部劇最讓我失望的是關於愛情的描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