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據臺媒經濟日報報道,臺積電獲得華爲的7億美元大額訂單, 使得臺積電相關產能爆滿。這筆訂單中,主要是要求臺積電生產5nm和7nm製程的芯片。

日前,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爲的臨時許可再延長90天,推遲到2020年8月13日。但同時宣佈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在向華爲或海思等附屬公司供應某些芯片之前,將被要求獲得美國許可證。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華爲目前全球供應商超2000家,其中頂級半導體公司26家,有50家企業被列爲華爲核心供應商,在這些供應商當中,相當數量企業使用來自美國的設備。這將嚴格限制華爲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製造半導體芯片,此項規則變動被指美國試圖切斷華爲在全球的芯片供應。

鑑於上述規定有緩衝期,華爲爲了這一輪產品的正常生產和銷售,對臺積電緊急追加7億美元訂單,是利用最後時間窗口來增加關鍵元器件備貨。在“臨時許可”之前,華爲仍有充足的時間對部分關鍵元器件進行備貨,進一步提升庫存水平。

衆所周知,華爲全部高端芯片幾乎都由臺積電和中芯國際代工生產。考慮到美國新規影響,華爲或許會在限期內繼續從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等代工廠處積極拉貨,進而影響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上游供應鏈廠商的生產規劃與進度。

從此前臺積電的客戶名單中可以看到,今年其僅爲蘋果和華爲兩家公司供應5nm製程的芯片,蘋果是A14系列芯片,華爲的是麒麟1020及網絡處理器。臺積電獲得華爲新的訂單,將直接加速麒麟1020的生產。據報道,在這筆7億美元的訂單中,還有一部分是訂購7nm製程5G基帶的訂單。

臺積電此前考量疫情衝擊對第3季持較保守態度,面對華爲追加大單,勢必再增加產能,讓後續營運仍能維持強勁動能。而其發言人則表示,公司向來不評論個別客戶訂單動向,無法對客戶追單做任何評論。

雖然這次美國的進一步封鎖來的有些突然,但早前一年的緩衝期也讓華爲做好了相關準備。華爲去年對臺積電營收貢獻增長迅速,成爲臺積電第二大客戶,主要就是因爲防範美國製裁的風險,大舉增加芯片庫存,庫存水位提升到100天以上。

根據日本專業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對華爲Mate30拆解分析,自美國禁令之後,中國產零部件的使用率按金額計算已經從25%左右大幅上升到四成以上,而美國產零部件則從11%左右降至約1%。

雖然美國進一步收緊對華爲的限制,但華爲通信業務基本實現了去美國化,今年5G建設的步伐也將加快繼續高速增長。短期影響在高端芯片的代工上,可以預見,國家後續會繼續全力扶持中芯國際、長電科技爲代表的大陸龍頭製造封裝公司。

再者,如果美國加大限制措施,中方或將予以強力反擊,包括將美國有關企業納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依法依規對高通、思科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高通其獨特的捆綁銷售模式有嚴重的濫用壟斷地位嫌疑,由於其產業鏈基本不在中國大陸,可能成爲我國首選反制對象。

有分析師形容,華爲關鍵元器件備貨是短期看點,中期是大國博弈,長期是國產替代。

中國是全球製造的中心,根據SIA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中國市場銷售額佔比最高超過三成,相當於美歐(盟)日之和,龐大的消費市場,讓國外科技公司趨之若鶩。據Bloomberg的數據,高通、博通等芯片巨頭在中國營收佔比達一半以上。

從全球緊密聯結的生態格局來看,美國無疑擾亂的是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讓其陷入了一種緊繃的狀態。

新規將進一步讓美國失掉中國的訂單,除臺積電之外,供應芯片內核的ARM、思華科技、Skyworks等都可能遭到影響,將直接導致美國半導體企業營收暴跌,收入來源既有中國客戶,也有間接與美國脫鉤的外國客戶,其影響幾乎會在美國限制措施生效後立即產生。

據報道,新規公佈後,美國半導體公司股價大跌,應用材料股價下跌4.4%,泛林集團股價下跌6.4%,KLA股價大跌4.8%,ASML股價大跌3.3%,高通股價大跌5%。

近兩週關於中美博弈的動態特別多,事態發展和反轉也來得非常快。臺積電接到華爲”急單”的報道出來不久後,今日中午,據日經新聞報道,有傳臺積電已停止接收華爲的新訂單,國內媒體也紛紛報道或轉發。隨後,又有媒體進行了闢謠,據報道,臺積電表示,已停止向華爲提供新訂單的報道“純粹是市場傳言”。

不過,且不論誰真誰假,已經不重要,去年以來華爲通過國產替代、“去美化”等方式自救,儘管某種程度上將損失降到了最低,但此輪的制裁將是華爲真正的難熬時刻。新規制定還在進行中,最終的生效時間還未到來,接下來的90天,將是華爲最爲緊張的日子,編者截稿前,華爲已對美方作出聲明回應,期待奇蹟的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