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志·卷六》載: 宿州,中,防禦。宋符離郡保靜軍節度,隸揚州。縣四(符離、臨渙、靈壁、蘄)、鎮八:(舊有荊山鎮。)
懷遠軍:後歸宋,寶佑五年於宿州蘄縣荊山鎮置懷遠軍;荊山縣:初爲宿州蘄縣荊山鎮,屬金;後歸宋,寶佑五年置荊山縣。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撤廢懷遠軍,與荊山縣合併,改稱懷遠縣,屬濠州。由此可見,懷遠未建縣前屬宿州蘄縣(今宿州蘄縣鎮),元朝設置懷遠縣,距今不到千年歷史。

懷遠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位於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譽,名勝古蹟有白乳泉,卞和洞、望淮樓等。
懷遠縣歷史可上溯到原始社會的唐、虞時代,設有塗山氏國。懷遠是大禹治水、召會諸侯之地望所在。遠古時期,塗山氏國的女嬌在塗山南坡,吟唱出的“候人之歌”,爲中華民族的“南音”之始,被收入《周南》、《召南》、《呂氏春秋》、《詩經》等典籍,對後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左傳·哀公七年》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懷遠縣誌》載:塗山,亦名當塗山。塗、荊二山原爲一體,後經斷裂切割和流水沖刷遂分隔河夾峙兩山,形成淮河上著名的小三峽之一。而唐宋時期,淮河南北分治,荊山屬宿州,塗山屬濠州。

卞和洞亦名抱璞巖、抱玉巖,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荊山。相傳爲春秋時楚國人卞和採玉處,故名。蘇軾《塗山荊山記所見》詩中:刖人有餘坑,美石肖溫瓚”即指此。
大禹:上古時代懷遠人物。五帝之一,因治水有功,被提拔爲領袖。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啓:大禹之子。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卞和:春秋戰國時人,曾帶着玉石在卞和洞躲藏。

懷遠人文薈萃,大禹治水,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雖然建城史不到千年,但文明史基本可以秒殺全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