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很多关于冠心病的康复指南中均有提到过,哪些饮食模式对心血管健康有利。但是都仅限于推荐吃什么和不推荐吃什么,很少去谈论碳水化合物限量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例如年轻人经常以泡面、饼干、面包或外卖来充饥,很多中老年人则过于倾向于用米、面、馒头、包子等来填饱肚子,这些饮食模式常会导致人们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很容易长期碳水化合物超标。

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对心血管有伤害

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对身体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有害,这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共识。长期高碳水饮食模式会降低人体内的HDL胆固醇水平,并升高血液中葡萄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从而促成了一种目前公认的代谢模式,即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该综合征可促发冠状动脉疾病及2型糖尿病。

而且,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会导致肥胖,进而造成血脂异常、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内皮功能障碍等,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高碳水饮食模式对心血管系统是不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碳水化合物在饮食中的比例就是最安全的。

虽然低碳水饮食(每天摄入量在30g—130g之间)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明显的减肥效果,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低碳水饮食在短期内可以使甘油三脂降低并使HDL胆固醇水平升高,但过度低碳水饮食会导致低血压。因此,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或者过少,对于身体都是不利的。

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多少?

综合各种风险来看,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较高或者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保持每天中等水平(占总能量的50-55%)或中低水平(占总能量的40-50%)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是最好的且最现实的。

以1g碳水化合物为4kcal来算,成年男性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大概在220g-300g之间,女性则为180g-240g左右(老年男性大约在200-270g之间,女性为160-210g之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在该范围内随意地享用碳水类食品,提高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尤为重要,总的原则是用更多低碳水类食物来替代高碳水类食物。升糖负荷值(GL)和血糖生成指数(GI)反应的是人摄入食物后升高血糖的水平,一般GI、GL值较低的碳水类食物比较有利于人的健康。大多数精致谷物和面食的GL、GI值通常较高,而绝大部分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GL、GI值较低。下图可做参考。

因此,用1/3以上的全谷物类食物替代日常食用的精致谷物类主食,同时每天保证每天约1/3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是蔬菜和水果,即大约500克蔬菜和300克水果,是比较高质量的碳水饮食方式。

本文经由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血管内科—薛迎生主任医师审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