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的詩人可謂是出類拔萃,咱們最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他們的水平一時之間難見高下,可要是說邊塞詩人中最出色的,那王昌齡是毫無爭議的首選,他的《出塞》可謂是字字珠璣,無人能敵,“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對於一個常年征戰沙場,遍歷風刀霜劍的人來說,他是如何把閨中少婦的心思揣摩到如此細緻的,這在讓人費解的同時又令人佩服。

唐朝的詩人可謂是出類拔萃,咱們最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他們的水平一時之間難見高下,可要是說邊塞詩人中最出色的,那王昌齡是毫無爭議的首選,他的《出塞》可謂是字字珠璣,無人能敵,“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而王昌齡也正是憑着此詩,奪得“七絕聖手”的桂冠。

這其中咱們最熟悉的就是“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對於一個常年征戰沙場,遍歷風刀霜劍的人來說,他是如何把閨中少婦的心思揣摩到如此細緻的,這在讓人費解的同時又令人佩服。

其中最典型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就是在王昌齡被貶之後做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到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對唐王朝失去信心,還表達對朝廷的忠貞。
我們不否認,唐朝時期才子輩出,有很多人的某一類題材寫的比王昌齡要好,可要是同時把這三種題材都發揮到這個水平的,也實在是少見,堪稱大才!

安史之亂以後,王昌齡心繫親人,決定在兵荒馬亂之中請假回鄉照顧家人。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一回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公元756年,59歲的王昌齡輾轉回老家途中,路經亳州,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至於閭丘曉殺害王昌齡的動機,史書記載甚少,現在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閭丘曉嫉妒王昌齡的才能,所以殺了他。究竟是不是這樣,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只是可惜了這位大才子,若不是出了這場意外,我們今天或許能看到更多的精彩詩句,千年之後,對着這段往事,我們除了惋惜之外似乎也做不了別的什麼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