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曼向期貨日報記者解釋說,因爲當資金回撤比較大的時候,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他們主要是減少模型回撤的幅度,讓人能保持平穩的心態去執行每一個交易指令。”不過,參加實盤大賽後,李曼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和她一樣在做程序化交易,心裏特別高興,彷彿找到了一個精神支柱。

原標題:醉過方知酒濃,十年始終如一!這是他們的期貨故事

李曼,參賽暱稱“獨”,榮獲第十三屆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優秀獎。2010年入市,職業期貨人,擅長交易螺紋鋼期貨,交易模式爲全自動程序化交易。

最初選擇期貨行業,李曼的想法很簡單——有雙休,週末可以帶兩個孩子出去走走。不過,她的入行之路並不平坦。

2010年,她剛開始接觸期貨,一個人帶着兩個女兒,很多人都勸她不要做期貨,說她條件不合適。實際上,最初的幾個月,她連盤面上的買和賣都不懂,對於交易完全是一頭霧水,但犟脾氣的她卻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她覺得,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而這一堅持就是十年。十年裏,不懈努力使她的交易習慣、交易心理、交易策略等都有了很大進步,也愈發堅定了她對期貨的執念。

千磨萬擊還堅勁

做交易的最初兩年,也是最難熬的兩年,因爲她接連經歷了多次爆倉。“雖然當時資金量很小,但每次爆倉都好像被人從頭到腳澆了一桶冰水,連呼吸的勇氣都沒有了。”據李曼回憶,當時爆倉後,她會帶着兩個孩子在河邊走過來走過去,一直走到筋疲力盡。那時候,大女兒已經很懂事,默默地牽着妹妹跟着她走。看着乖巧的女兒,她不敢有極端念頭,總默默地想,那些成功人士表面風光,背後的努力和辛酸誰人會知?

也是那段時間,她經常自我反思,總結經驗和問題,爲自己立下了“不頻繁交易、不重倉、不鎖倉、嚴格止損”的規矩,逐漸開始形成良好的交易習慣。

做交易的第三年到第五年,她開始操作大賬戶。“那時候,每天都睡不着覺,不想喫飯,也不覺得餓。因爲賬戶裏有朋友的錢,心裏自然會有一種很強的責任感。”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那段時間很煎熬,看不到希望,很迷茫,但她每天都給自己加油打氣,日子慢慢就過來了。

自己的交易歷程雖是一波三折,但如今回想起來,李曼覺得,每一步都走得恰如其分。她發現,自最初做交易到現在,不知不覺中,執行每一個交易指令已經成爲她的一種習慣,而且在持倉過程中也能夠保持內心平靜的狀態。

良師益友伴同行

對於交易成長的過程,她也很感謝現在的合作伙伴。“我這個人比較犟,決定的事情很難改變。不過,我的合作伙伴在不改變我交易信號的前提下,對倉位管理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和提升,並且教會了我接納更多的良師益友,讓我從一個封閉的狀態中走了出來。是他對我的絕對信任和耐心,幫助我打開了眼界和心胸,讓我學會了包容、接納和放下。”李曼感慨道。

“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8月27日做空螺紋鋼期貨,那個單子一直拿到9月5日這波行情下跌的最低點。”至今,李曼還能準確記起這筆單子的始末。據她描述,初期那波下跌行情很流暢,但到9月5日臨近收盤的時候,螺紋鋼開始了一波凌厲的反彈,9月7日晚上9點半交易模型出現了平倉信號,賬戶平倉。在持倉的過程中,下單員提出螺紋鋼已經下跌了一段時間,而且之後三次都沒有真正破位,可能跌不下去了,可以先平倉,但她對自己的持倉想法很堅持,和下單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我的合作伙伴知道了這個情況,就找我和下單員一起聊聊。他並沒有否定我的想法,只是耐心指引我從其他角度考慮問題,問我是不是可以增加一個止盈操作。討論了好長一段時間,大家最終還是採用了下單員的意見。”李曼告訴記者,這件事對她最大的收穫是,不能一個人埋頭做交易,應該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與進來,大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有一句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認知是有侷限的,思維一旦固化,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幾個人在一起則可以集思廣益,及時發現問題,才能及時解決問題。

兼收幷蓄常學習

進入正軌後,李曼一直都在做趨勢交易,利用多週期共振原理,編寫程序化交易策略,並用倉位管理來提升盈利能力。不過,開始交易的初期,她並沒有現在理性。“那時候看到上漲就做多,看到下跌就做空,一天來來回回要做兩百多次,手續費一天下來就不得了。真不懂什麼是趨勢,完全在瞎做,以爲多做就能多掙錢。然而,現實是,這樣不管怎麼努力都賺不到錢,我的內心非常焦急。”她回憶說。

那時身邊有朋友告訴她,如果真想在期貨市場裏學習如何掙錢,要學的東西相當於完成大學的教程。“大學不也只是三四年麼,那我給自己十年時間,應該夠了吧?”李曼笑言,從那之後,她就開始了自學,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像個小學生一樣學習。

最初她連網購書籍都不知道,要看的書都是在常德當地的新華書店買,一個月要跑去書店很多趟。“從朋友那裏得知可以在亞馬遜網站上購書後,我就時常在網上搜索看看,只要遇到與交易相關的書,就買回來學習。現在我家最多的東西可能就是書。”她告訴記者,有的書後面還有練習題,她也都認真地去完成。

這幾年裏,李曼就像海綿一樣去吸收着各種知識,每年還坐火車去外面聽一些成功交易者的分享課,像期貨日報實盤大賽全國行活動,她就經常去參加。“那時候,我家裏條件還不是很好,爲了減少支出,我總是選擇可以不用在外住宿的行程,聽完課就直接回家。即使外出聽課,也都只買硬座票。”李曼說,在外學習一般都沒有後期的交流,她就找身邊那些比自己早進入期貨市場的人學習,經常參加他們的聚會交流。有時候,這些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給她很大啓發,這對她解決交易中的問題提供了很多幫助,所以對此她一直心懷感恩。

有一年,李曼去聽汪星敏的分享課,當時汪星敏已經兩次登頂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重量組冠軍,並憑藉多年在大賽中的業績積累,登頂大賽“十年長期穩定盈利獎”桂冠。汪星敏的分享讓她意識到,盈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積累,自己也應該走出來,在大熔爐裏和大家一起“熔一熔”。

“剛開始參加實盤大賽並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一個人做交易太孤獨了,想融入集體。”她坦誠地說,參加實盤大賽後,每天看一看自己的排名,找一找和其他選手的差距,然後去看一看排名靠前交易者的數據,分析他們交易的品種都有哪些、品種隔夜還是不隔夜。她還會在大賽APP裏翻看期友圈,看參賽朋友的一些分享,潛移默化中也獲得了能量補充。當體會到自己在不斷進步的時候,勇氣也會越來越足,變得越來越有信心。

“最初開始做程序化交易時候,總會受到朋友的‘批判’,說我選錯了路。我知道勸我不要做程序化的人,很多也是出於好心,有人還專門跑來找我談,讓我放棄程序化。那段時間我很苦悶,都不怎麼出門了。因爲和別人交流後,總還要處理心理上的負面情緒。”不過,參加實盤大賽後,李曼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和她一樣在做程序化交易,心裏特別高興,彷彿找到了一個精神支柱。

在李曼看來,參加實盤大賽最大的意義是,可以讓她找到與優秀交易者的差距,可以讓她知道該往哪些方面去努力。自此,她也開始成爲實盤大賽的“小迷妹”。

未雨綢繆穩盈利

如今,李曼已經自成一套交易系統。“我和合作夥伴一直共同修正這個交易系統。這個系統是根據模型的資金曲線而非行情的變化來進行加減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利於執行。”李曼向期貨日報記者解釋說,因爲當資金回撤比較大的時候,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他們主要是減少模型回撤的幅度,讓人能保持平穩的心態去執行每一個交易指令。然而,對於盈利,系統沒有太大的奢求,能保持穩定盈利就好。

在風險控制上,她最初的理解停留在“倉位小了,風險就小了”,但隨着交易不斷深入,她開始明白風險可能來自不同的方面,需要根據風險可能出現的地方,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應對。在倉位方面,她也不像以前那樣保守:“只要預先設好防範,在不同的市場變化情況下,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就能夠把資金充分利用起來。”

對於未來的發展,李曼和合作夥伴有一個共同的願景——既然選擇了在期貨行業生存下去,就要朝着陽光大道走下去,把期貨產品化、規模化作爲終極目標。堅持把這些做好了,日子自然也會過得紅紅火火。

“2010年,一次偶然讓我入了期貨這行。從認識到喜歡,十年過去了,就再也放不下了。”戶濤感慨道。

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期貨研究員。他覺得自己是典型的B型血性格——執着,想法多變又不服輸。2010年到2018年,他的工作從研究所轉到投資諮詢部,研究“行跡”相當“花心”,研究過的品種包括期權、金融期貨、貴金屬期貨、化工品期貨到有色金屬期貨,等等。在這期間,他參與過很多研究員競賽和理論研究相關的賽事。直到2018年,進入企業入職交易崗位後,開始沉下心,專攻期貨、期權交易。

交易之路總是曲折的。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到,早前嘗試實盤,戶濤操作的賬戶曾經幾天就實現翻倍,也經歷過收益兩個月折半。不過,他覺得,交易軌跡如同心跳曲線,有變化,纔是生命有活力的樣子。期貨之於他,喜歡就是喜歡,不管結果是好是壞,不以盈利而喜,不以虧損而悲。

步步爲營,順勢而行

實際上,在期貨行業生存下來,並不是只有熱情就能支撐下去的。在戶濤眼裏,期貨市場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有時候行情極具誘惑力,但實現穩定盈利需要堅定的內心嚴格執行風險管理。他說:“自己感覺順風順水的時候,也許就是風險醞釀的時候。福禍相依,打敗我們的,常常不是市場,而是我們的內心。”

這些年,讓他在交易路上迅速成長起來的情況有很多種,但不同情況中總結出一致的觀點,即出現一定虧損時,不能意氣用事、不執行止損。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的性格過於樂觀,行事過於主觀,這在順風順水時一切都還好,一旦預期與現實相悖,交易出現虧損卻寄希望於期貨行情走勢很快翻轉,這就會有很大的風險隱患。

“如果行情與預期偏差,虧損持續擴大,帶來的不僅是心態的變化,還有資金的受損。”他回憶自身經歷,有幾次是運氣好,硬扛一段時間浮虧變成浮盈,但這隻徒增了僥倖心理,降低了自身的風險意識,但硬扛終究會有承受不住的一天,大多時候,硬扛只能使交易結果進一步惡化,甚至出現爆倉。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不交學費的成長之路。”交易經歷多次沉浮,讓戶濤愈加明白市場的不可預測和不可控。而真正投資之道不是硬扛,是增值,實現增值的基礎則是控制好風險。他感慨道,風險既無處不在,來得時候也不挑時間,而交易者所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平時,對於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規劃好相應的對策,面對時纔不會手忙腳亂、失了分寸。”他有點自嘲地說,“醉過方知酒濃”,喫幾次虧,就會明白預案的重要性了。

此外,他認爲交易者要意識到,想要實現可觀盈利,需要做到的不是頻繁交易,也不是因小利就止盈,而是要學會抓大趨勢,經得起考驗,順勢加倉。

“賺大錢只要抓住一兩次大的行情機會就行了,得敢想敢做。2016年的銅、塑料、鐵礦石期貨行情以及2019年的蘋果期貨行情,我都記憶猶新。當時的行情走勢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趨勢的力量強大到讓人懷疑人生。如果做對,資產就會快速增長,但如果做錯,面臨的就會是巨大的災難。”戶濤描述說。

堅定理念,保持理性

今年是戶濤參加實盤大賽的第二年,但他和實盤大賽已是“老相識”。他回憶說,早在2010年還在期貨公司工作時,就因負責公司的實盤大賽戰報的編寫與大賽結緣。2019年首次作爲交易者參加大賽時,他也沒有太多的得失心,抱着試試的態度參賽,一直堅持按照自己的計劃交易,反而能夠更好地正常發揮。

“其實,實盤大賽就是一個交易陽光化的過程。過多地注重名次,反而容易失去本心,也失去了交易時最初的目的和樂趣。”戶濤覺得,高手在民間,強中自有強中手,能展示自己、與大家交流就已足夠,不必在意太多。

近兩年,戶濤在交易上對期權的關注更多一些。在他看來,期權比起期貨要更有趣也更具挑戰,期權操作的靈活性也會給交易者更多選擇。他現在主要圍繞展期操作理念交易銅期權。“就是通過展期操作,放棄不確定的收益,賺確定的收益。”他向期貨日報記者介紹說,因爲期權權利金的時間價值一定會隨着到期日的臨近不斷衰減,而標的物的價格變化無法預測,在期權合約到期後,如果執行價格不變,理論上可以向後無限展期,一直賺取期權的時間價值,收益就能積少成多。

“要注意的是,展期操作也會因爲價格波動帶來的保證金壓力被迫中斷。”戶濤提醒說,在交易過程中,風險無法準確預測,但交易者可以做好預案。“比如,我賣出cu2006c43000,期權到期有被行權的可能,就要提前做好兩手準備。”他舉例解釋說,這時可以選擇展期,賣出cu2007c44000的期權,或者直接持有期貨頭寸,然後賣出cu2007p42000的期權,做對沖。如果沒有被行權,就可以繼續選擇相應的期權開倉操作,不斷滾動賺取權利金。

“意外來臨時,最不需要的就是過多的猶豫和幻想。要尊重事實、尊重風險、敬畏風險、冷靜對待。”戶濤感慨,一旦風險事件發生,就迅速按照預案方案執行,才能儘可能地減少損失。

今年以來,衍生品市場波動劇烈,交易者也面臨更大的挑戰。“期貨交易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必須及時止盈、止損。”他表示,在實踐中最難的是確定止盈、止損點位,目前他都提前考慮多方因素做好交易計劃,期貨交易多按照既定計劃執行。期權交易方面,他堅持自己的選擇,明確自己是以賺取期權的時間價值爲目的,不因價格波動而改變初衷。

對於未來,戶濤也希望可以做到交易規模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交易,逐步共同實現財富自由和時間自由。也希望可以把自己的交易理念分享給願意學習、喜歡交易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