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是,朱棣對黃觀等人懷恨在心。怒氣未消的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把黃觀的名字劃掉,剝去其狀元名號。

科考奇才黃觀:別人“連中三元”都驚爲天人,他卻“連中六元”!“連中六元”的科考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200年後才恢復名譽!

有句成語,叫“連中三元”,意思是指在科舉考試中,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了第一名。明清時期,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爲“狀元”,三場均奪冠故稱“連中三元”。“連中三元”又稱“三元及第”。

但凡有過考試經歷的人都知道,考試不僅拼實力,有時還得拼運氣,準備的內容對口了,成績就會更好,如果題出偏了,平時學習優秀的同學也會有馬失前蹄的遺憾,所以,考試看似公平,但也是充滿變數的,所以,場場能拿第一的考霸,真心不易。

正是因爲考試不易,所以前後經歷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三元及第者只有16人,他們分別是:唐朝的張又新、武翊黃、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黃觀、商輅、李騏,以及清朝的錢棨與陳繼昌。

封建時代的科舉考試,除了“鄉、會、殿”三試外,此前還要經歷縣試、府試與院試,參與者更衆,競爭壓力並不比“鄉、會、殿”三試小,此三試的第一名通稱爲“案首”。“縣、府、院”三試考第一,則稱爲“小三元”。

科舉之途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個“狀元”已屬不易,連中“三元”則尤爲難得,至於從縣試到殿試,六戰六捷,六獲第一,難度自然最大。但是,有人卻做到了,他就是明代的科場奇才——黃觀。不過,黃觀的狀元名號,明成祖朱棣時卻被剝奪,直到近200年後才被恢復名譽,這究竟是爲何呢?

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出生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隸池州府貴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人。其父黃古出身書香門第,後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贅貴池上清溪的許家。黃觀出生後,即從母姓,名“許觀”。黃觀自幼即酷愛讀書,師從元末大儒、翰林待制黃冔。黃觀自幼便表現出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特點,很是受老師的青睞,誇讚他以後必成大器。黃冔在元朝爲官,以一介漢儒的身份,最終竟然爲蒙元殉葬。雖然在外界紛紛議論黃冔死非其所,但在黃觀看來老師的選擇很正確,並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忠貞的種子。

黃冔死節後,黃觀雖然只是個孩童,但已經學會鞭策、勉勵自己(“父贅許,從許姓。受學於元待制黃冔。冔死節,觀益自勵。《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受恩師的影響,黃觀在學業日益精進的同時,也養成一種注重時論、不尚浮誇的好文風,爲他日後成纔打下了堅實基礎。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黃觀以貢生的身份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解元。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黃觀應會試,中會元。是年四月,黃觀復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就這樣,明代第一個連中三元的讀書人就誕生了。是年,此年,黃觀虛歲28歲。其實,在成爲太學生之前,黃觀在縣試、府試和院試考試中,也是一路斬關奪魁,名列第一。黃觀因此也成爲中國科考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考霸。

朱元璋因爲欣賞黃觀的才能,便對其刻意提拔,經過五年時間的歷練,便任命他爲禮部右侍郎(正三品),並恩准他恢復原姓,此後,“許觀”正式更名爲黃觀。朱元璋臨終前,着重地將黃觀推薦給太孫朱允炆。

1398年,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黃觀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與方孝孺、黃子澄等,都成爲建文帝頗爲倚重的股肱之臣。建文帝朱允炆理政後,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態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羣臣畏其權勢,緘口不敢言,唯獨黃觀當面頂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黃觀還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無奈建文帝優柔寡斷,不聽勸諫,縱虎歸山,終於釀成大禍。

由是,朱棣對黃觀等人懷恨在心。後來,朱棣以討伐齊泰(賜名)、黃子澄爲名,號稱“靖難”,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並公佈“文職奸臣”名單,黃觀名列第六。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有傳言稱傳國璽在黃觀處,朱棣遂命人抄了黃觀的家,將黃妻翁氏和兩個女兒逮捕起來,發配給馴象的奴隸爲妻。面對這種侮辱,翁氏早有死志,故將釵釧首飾都交給象奴去換酒,趁機帶着兩個女兒和十餘名家人投河自盡。

此時,黃觀正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當船行至安慶下游羅剎磯時,得悉建文帝已死,燕王已即位。獲悉夫人爲了名節而死,黃觀很欣慰,命人將船行至家鄉貴池羅剎磯的江面上,站在船頭穿好朝服,面向東方叩拜,然後縱身跳入滾滾江中,自盡殉國,時年38歲。

黃觀雖然以身殉難了,但是,這仍難解朱棣的心頭之恨,他專門讓人紮了草人,帶上黃觀的帽子,放到街上斬首示衆。更殘忍的是,朱棣下令屠殺黃氏家族所有的男丁,歷史記載,僅有黃觀的弟弟黃覯留下一子,幸運地躲過一劫。

怒氣未消的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把黃觀的名字劃掉,剝去其狀元名號。直到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黃觀的名譽才得以昭雪,並被補諡爲“文貞”,在黃觀的故居貴池上清溪建“黃公祠”,在縣城復建狀元坊。而此時早已是黃觀自盡後近200年後的事情了。

(圖片來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