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平民張汶祥刺殺於後,朝廷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乾爹受人欺負來救助,恪守不干預地方的曾國藩,給了乾爹一把摺扇。

原標題:乾爹受人欺負來救助,恪守不干預地方的曾國藩,給了乾爹一把摺扇

乾爹受人欺負來救助,恪守不干預地方的曾國藩,給了乾爹一把摺扇。曾國藩嚴令屬下不得干預地方,自己的親戚求上門來,他會怎麼做?

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引起朝野震動,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爲了儘快處理好此案,曾國藩受命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

出身於普通耕讀之家的曾國藩,可謂是晚清官場上的一個傳奇:他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27歲的曾國藩考中進士,入職翰林院,成爲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門生。成爲京官的曾國藩,創下了那個時代的升遷奇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靠着堅韌不拔地毅力,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升遷到二品官位。

太平軍興,因母喪居家守孝的曾國藩,接到朝廷讓他就近辦理團練的召令。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爲湘勇——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湘軍”。因爲鎮壓義軍有功,閒居的曾國藩又步步高昇,官至兩江總督官至兩江總督。同治七年(1868年)4月,奉上諭改授爲武英殿大學士。8月,奉命調任直隸總督,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

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平民張汶祥刺殺於後,朝廷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正是重返兩江總督任上時,曾國藩碰到了一個公私難以兼顧的難題。

原來,曾國藩未發跡時,在老家還認了個普通農夫爲乾爹。同治九年,當地一位豪強將墳遷到他那老農乾爹的祖墳旁邊,因爲對方勢大,官府不敢管,求告無門的老農,想到自盡了事,是鄰居的一句話救了老農的命。鄰居勸下想不開的老農,提醒他說:“你乾兒子不是兩江總督嘛,你去讓他批個條子,這官司保準能贏。”

一語點醒夢中人,老農這下看到希望了,於是老農民收拾好盤纏,前去找他乾兒子求救。經過艱苦的跋涉,他終於到了南京兩江總督衙門。他口稱要找總督寬一,可是衙役從來沒聽說過有這個人,就把他趕了出來。

老農民就在街外面等,不一會兒一頂轎子就出來了,老農民一眼就看到了轎子中的曾國藩,他用鄉音大叫了一聲:“寬一!”轎中人正是曾國藩,聽到有人叫“寬一”,心裏便是一愣,這裏怎麼會有人知道我的乳名?他讓人停轎,定睛一看,原來是乾爹來了。

老農被請進府裏好喫好喝招待着,老農硬是沒好意思開口說事。三天過後,他實在憋不住了,就把事情告訴給了曾國藩的夫人,想求曾國藩批個條子。

曾國藩聽後卻爲難了,他此前就告誡過弟弟們,嚴令禁止他們干預地方官公事,現在自己若是食言,恐怕有損聲譽,可是不幫忙的話,卻又讓乾爹寒了心。怎麼辦?

第二天曾國藩接到奉諭旨升官,文武百官前來賀喜,曾國藩計上心頭。宴會上,曾國藩把老農請到上席,併爲在座來賓一介紹坐在上席的是他的乾爹。賓客們聽完後紛紛起身敬酒,隨後曾國藩拿出了一把摺扇,說乾爹執意要回鄉,兒子準備送他個小物件,諸位看得起的話就在扇子上題目下貴號,權當給老人家留個紀念吧。

各位官員拿過摺扇,一看上面有曾國藩的落款:“如父大人侍右,如男曾國藩近獻。”各位官員哪裏還敢怠慢,紛紛在上面簽名。

曾國藩的夫人讓老農民把扇子收好,告訴他這扇子比條子更寶貴,拿回去隨身帶着能逢凶化吉。老農民拿着這把扇子回到了老家的衙門,果然討回了公道。

一把扇子既幫住了親人,又擺脫了干涉地方公務的嫌疑,曾國藩的巧妙圓融和靈活變通可見一斑。曾國藩從一介書生連升七級,成爲封疆大吏,在亂世中建立功業,成爲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最後還能明哲保身,得以善終,沒有一套自己的處事哲學是辦不到的。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