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名將有多猛?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在圈子裏混!唐朝初年爲什麼名將輩出?李世民:誰不服就打誰!

1)短命的隋朝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啓唐朝的一個大一統朝代。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楊堅定國號爲“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是爲隋文帝。其後,隋文帝開始了一統華夏的征戰,八年後,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補滅,隋文帝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當時周邊國家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以日本遣隋使最爲著名。

但是,隋朝享國只有38年便二世而亡。隋煬帝繼位後,不僅人個腐化,而且還好大喜功,比如三徵高句麗、修建運河及馳道,耗財勞民,最終引起天下動亂,豪強並起,發動了滅隋之戰。當時,起事的大小義軍到底有多少?按我國古典小說《說唐》、《大唐秦王詞話》等的說法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

有評書故事中,四明山圍攻隋煬帝的有十八路反王,他們是瓦崗寨大魔國混世魔王程咬金、大涼王李軌、小梁王蕭銑、濟寧王王薄、江南王沈法興、冀州王高士達、江淮吳王杜伏威、南陽王朱燦、鳳鳴王李子通、金提王張金稱、西秦霸王薛舉、曹州宋義王孟海公、相州白御王高談聖、兗州魯王徐圓朗等人。

關於“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說法,比如洛陽王王世充、定陽王劉武周、夏明王竇建德、燕王羅藝、西魏王李密、北平王高開道、甘肅王薛仁杲、襄陽王雷大鵬、荊州王林士弘等等,每個說書者都有自己的說法。

2)唐朝的崛起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只是個概說,說明當時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非常多。最終,這些“反王”與“煙塵”,都敗於李淵父子之手,真正成了歷史的塵煙。而每一個“反王”的覆滅,都有一段或多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催生一位或多位良將功臣,所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隋唐時代的英雄人物與傳奇故事是最多的。

“十八路反王”雖是小說家言,但是,也是以真實的歷史爲依據的。這些反王最終都李淵父子的“各個擊破”之策給“炒糊了”:李淵入主關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崗軍李密,使其成爲中原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王竇建德聯合抗唐。公元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餘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公元621年,割據江陵的蕭銑被李靖、李孝恭率軍平定。翌年,嶺南地區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至此唐朝初期基本統一漢地。公元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餘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

3)梁師都的堅守

在這些反王中,最後一個被滅的,是梁師都。出身隴西的梁師都,爲隋朝刑部尚書梁毗從子,拜鷹揚郎將。大業十三年(617年),殺死郡丞唐世宗,自稱大丞相。 聯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據雕陰(今陝西綏德縣)、弘化(今甘肅慶陽縣)、延安(今陝西延安市)等郡,即位稱帝,建立梁國,年號永隆。後來依附突厥始畢可汗,受封“大度毗伽可汗”,李淵擊敗諸王,一統天下後,仍不斷慫恿突厥南侵中原,成爲大唐之患。

因爲東突厥在唐朝初年實力強大,所以唐朝決定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等到能夠擊敗東突厥時再解決梁師都。因此梁師都在東突厥的庇護下維持了十幾年,是維持時間最長的隋末割據勢力。

貞觀二年(628年),唐朝在唐太宗的領導下蒸蒸日上,而東突厥卻實力大衰。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讓東突厥無力再庇護梁師都。於是唐太宗便派大將柴紹、薛萬均領兵攻打梁師都。柴紹和薛萬均大兵壓境,梁國內亂驟起,梁師都爲堂弟梁洛仁所殺。

4)東突厥的剋星

梁師都被滅後,東突厥國內也發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得知這一情況後,李世民決定出擊東突厥。因爲,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東突厥始終都是一段揮之不去的隱痛。

由誰來主持蕩滅東突厥之役,唐太宗想到最爲信任的名將之一——李靖。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祖籍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臨汾郡公李詮之子。李靖也是隋朝舊臣,拜馬邑郡丞。李淵父子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爲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時爲太宗朝的兵部尚書。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任命李靖爲定襄道行軍總管,對東突厥發起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幷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爲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着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

5)李世民雪洗前恥

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李勣也率軍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與突厥軍在白道(今內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軍奮力衝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

頡利可汗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派執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並表示願意入朝。唐太宗雖然知道這是東突厥的緩兵之計,但是仍派使者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則率精騎一萬,攜帶二十天的軍糧,從白道襲擊突厥。

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放鬆了戒備。唐軍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餘騎又乘着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七里遠的地方纔被發覺。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只(頭),並殺死隋義成公主。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想北過大漠,在磧口受李勣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衆投降。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並送到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自隋朝以來,突厥是西北的強國。李靖等滅亡東突厥,不僅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淵與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恥辱。因此,李世民頗有感慨地說:“我聽說君主憂愁臣覺得恥辱,君主受辱臣甘願赴死。從前大唐草創之時,太上皇因爲百姓的緣故,向突厥稱臣,我爲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滅突厥,爲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只暫時調動一部分軍隊,就無往不勝,使單于歸順,終於洗雪當年稱臣的恥辱!”

6)自大的高昌國

與突厥相比,高昌國實在是個可以忽略的存在,但是,凡有野心之人,都會有“夜郎之心”。高昌是大唐的鄰居,它東依大唐,西接西域,地處絲綢之路中線,扼大唐軍事與經濟地理之要。高昌舊國的具體位置,是傳說中的火焰山,就是今天新疆的吐魯番地區。

唐貞觀年間,高昌的國王名叫鞠文泰,他一反乃父與唐親近友好的策略,表面上與大唐保持着友好,但背地裏卻投靠西突厥,盡幹些損害大唐利益的蠢事。比如,貞觀六年時,鞠文泰率部入侵大唐的友好國家焉耆。後來,他還聽信西突厥人的慫恿,在素有大唐經濟命脈之稱的絲綢之路上設關立卡,阻斷西域商人與大唐之間的商品交流。更可恨的是,他們還搶劫過往商戶,拘禁唐朝使者。

關於鞠文泰,老黃想加個插曲,那就是他和大唐高僧玄奘法師的一段交集。玄奘法師西行印度求取真經,途經高昌國,時任國王正是鞠文泰。聞知大唐高僧到訪,鞠文泰親率妻兒、大臣出城,排隊迎接玄奘,並熱情款待。鞠文泰爲了讓玄奘留下來任本國佛學博士,提出“國中財富隨便挑,國中豪宅隨便選”的條件。一般人而言,這種事求之不得。但玄奘的目的地是印度,自然婉言謝絕。鞠文泰最終被玄奘的向佛誠意所感動,不但親自送行,還送給玄奘4個徒弟、30匹馬和25名士兵,並寫了24封公文給將要經過的地區行政首腦……

鞠文泰禮遇西行的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卻棄大唐皇威而不顧,也算一千古怪人了。他以爲高昌和大唐之間相隔千里,中間有天然防線——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沙漠的阻擋,加之還有強鄰西突厥庇護,天高皇帝遠的,唐朝不可能遠程奔襲高昌。有恃無恐的鞠文泰,在“偷安”一隅的漠北邊陲,做起了割據一方的春秋大夢。

7)侯君集的滅國之戰

俗話說,不作不死,狂妄自大的鞠文泰,就是作死的節奏。有些夢可以做,有些夢,做起來可是要命的。唐太宗可不想再慣着這個無知小子,而是要出手解決絲綢之路上的這顆毒瘤。

不過,正如鞠文泰所料,大唐要想遠征高昌,也不是件簡單的事。能不動武就不動武,最好是坐下來協商解決。於是,唐太宗召見高昌使者,對高昌國的所作所爲提出嚴重警告。其實,這是李世民給了鞠文泰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然而,鬼迷心竅的小鞠子泰仍不知天高地厚,居然給李世民回信說:“鷹飛於天,雉竄於篙,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活耶!”咱們兩家還是各玩各的,進河不犯河水的好。明擺着是較勁,不給大唐面子。這下子把唐太宗氣得夠嗆。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進剿高昌。

侯君集何許人也?他可是唐朝開國名將,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這樣說,也許還有人對他不太熟悉,但說起程咬金、慰遲恭、秦叔寶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了。對了,他們都是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開國功臣,老侯排名十七,秦叔寶只位據二十四。

並且,他還親自參與並指揮了唐太宗策劃的“玄午門事變”。名將加功臣加親信,唐太宗讓侯君出馬,下的可是血本。有鐵血將軍之稱的侯君集,果不負領導重託,親率20萬大軍穿越死亡之海,進行爲期7個月的急行軍後,突然出現在高昌城下。

聽說唐軍來襲,當初信誓旦旦的西突厥,爲避唐軍鋒芒,棄高昌於不顧,遠循他鄉。得知唐軍圍城的消息後,無所依靠的確高昌王鞠文泰,當場嚇得吐血而亡。唐軍用了一天不到的時間,就攻陷了高昌都城,鞠文泰之子以臨時負責人的身份,向侯將軍遞交了降書,國傳九代歷時140餘年的高昌,從此又迴歸中原王朝的懷抱。

8)初唐名將的標配

看看,唐將滅國像過家家似的,一舉手,一投足,就有人玩完。確實,唐朝初年的名將的含金量都非常高,所以,有網友開玩笑說,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裏混!有了滅國之功,才能稱得名將,這似乎成了初唐名將的標配。除了侯君集、李靖之外,這樣的“滅國猛將”,在初唐並不少見。

比如蘇定方,他的主要戰績有: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今天老黃就重點給你說說蘇定芳滅百濟。同高昌國一樣,當時百濟儀仗高句麗的支持,多次侵犯大唐的屬國新羅。新羅王沒有辦法了,向唐高宗求救。唐高宗派蘇定方、劉伯英率領十萬人馬征討百濟。

蘇定方用了5個月的時間,便滅了百濟。百濟被滅後,其國被分爲五部,唐朝“以其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並置帶方州。”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納入唐朝版圖。

唐朝詩人李賀寫過組詩《南園十三首》,其中的第五首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就寫出對建功立業者的羨慕,以及渴望爲國效力的用心。

從軍尚武,正是初唐年間年輕人的普遍追求,大唐前後滅了三十多個國家,讓四海臣服,他們奉行的原則,誰不服就打誰。正是因爲有了這種處世觀做主導,才得唐朝初期的名將輩出,開創了大唐帝國的輝煌。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