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些女貴族還要給商王繳納財物,主要是龜甲牛骨等,比如“婦良示十屯”,“屯”是占卜用的甲骨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婦良這位女貴族獻上了十塊甲骨。一方面代表着她有着封地,另一方面也說明,女貴族們是有錢的。
“牝雞司晨”是母雞替公雞打鳴的意思。這詞出自《尚書·牧誓》,“牧誓”記載的是武王伐紂的檄文,周武王進攻到牧野時檄文中給商紂王安排的罪狀是“惟婦言是用”,就是妲己干政才導致天下大亂諸侯反叛。
此檄文頗有替男性奪回統治權的意味,認爲女性不應該參政,但也等於說明了商朝時期,女性地位是很高的。
就在武王伐紂的一百來年前,史稱商朝“中興之主”的武丁時代,最大的一場戰爭,統帥還是武丁的王后婦好。而不只是後世稱爲“第一位女將軍”的婦好替商王攻城略地,武丁的另一位王后婦妌也一樣率軍南征北戰。
不過到了武王伐紂時,女性參政就成了被攻擊的罪狀,可見僅僅百年,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變化,商朝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漸被摒棄,男權至上的觀念開始形成。
那麼,商朝時期,女性地位到底有多高呢?我們就從軍事、祭祀、婚姻等方面來探求一二。
婦好墓中隨葬兵器一百多件 還有代表軍權的青銅鉞
後人總結先秦時期的政權特點,就是出自《左傳》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祭祀與征伐。而這兩種大事,在有了史書傳世之後,從史書中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把女性排除在外了。
女子從軍,除了算作是起義軍首領的聖女聖母之外,記載於正史之中的實爲鳳毛麟角。能夠說出來的,無非是隋朝時坐鎮嶺南的冼夫人、唐高祖之女李秀寧、南宋韓世忠妾室梁紅玉,還有就是明朝憑戰功封侯的白杆軍統帥秦良玉了。
而在商朝,女性爲將卻不算什麼稀罕事。尤其是在商王武丁中興時期,他的王后都是能征慣戰的將領。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婦好了。
婦好被歷史掩埋了三千年,直到甲骨文被發現,這個屢次出現在甲骨上的女性名字才爲人所注目。而在1976年,安陽婦好墓的發掘,終於讓這位商朝女將軍的故事重見天日。
在婦好的墓中,出土的兵器就有一百多件,而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兩柄青銅鉞,大的一柄鉞上面鑄有“婦好”的銘文,重達18斤。
“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這是《史記》關於商湯伐夏桀的記載。
《詩·商頌·長髮》: “武王(此處指商湯)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就是說,商湯自己舉着大旗,而大臣有虔則幫他拿着青銅鉞。
所以通過隨葬青銅鉞可以看出,婦好擁有着極大的軍事權力。
第一女將名不虛傳 和二十多個敵國打過仗
武丁是商朝的中興之主,這個中興最直接的體現是就是商朝的勢力範圍擴大了幾倍。戰爭是吞併土地擴大疆域的基本手段,而根據出土的甲骨文,武丁的將領中貢獻最大的就是婦好這位女將。
“貞乎婦好先登人於龐。”——《殷墟書契前編》
這是說讓婦好去龐地召集士兵的。
“貞王勿乎婦好往伐土方。”——《庫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辭》
這是說婦好出徵土方的。(方是方國的意思,簡單說,土方就是土國或者土部落聯盟)
“貞王勿(令)婦好從侯(告伐夷)。”——《殷墟文字乙編》
這是說婦好征伐東夷的。
“王令婦好比侯告伐人”——《甲骨文合集》
這是說婦好征伐人方的。
根據甲骨文的占卜文字,婦好幫助商王武丁和二十多個敵國打過仗,涉及商朝東南西北邊疆的“土方”、“羌”、“巴方”、“龍方”、“人方”等大勢力。
“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伐乎(羌)。”
這個商朝有記載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說的就是婦好統帥一萬三千人征伐羌方。
而武丁另一個王后婦妌也是一位女將。
而甲骨文記載,王后們不僅要率軍打仗,也要參加田獵練兵。
武丁的另外一個王后,則還鎮守過邊疆。
有人 有地 有錢 女人要獨立還是必須靠自己啊
在任何社會,掌握軍權就代表了擁有了極高的地位。而且奴隸制社會,國王徵召的軍隊很多都是貴族私人財產,雖然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是婦好率領的部隊很可能有一部分就是她的奴隸私兵。
比如婦妌,就有婦妌田,武丁占卜是問過幾次婦妌田的收成。而婦妌田是婦妌自己的,因爲武丁的田,在甲骨文中相對應地爲“我田”。
遼寧喀左曾出土過一個青銅鼎,鑄鼎者是商朝一個爲右正的官員。在鼎的銘文中寫道,因爲得到了賞賜,爲了表示感謝,並祭祀母親,所以鑄了這個鼎。
賞賜他的就是一位女貴族,名爲。(康熙字典注音爲yi)。一下子賞賜了他200朋。朋是商朝的貨幣單位,用海貝殼磨成的貨貝,五個大貝或十個小貝串在一起就是一朋。
二百朋很多嗎?是太多了!上海博物館藏的西周共王三年裘衛鑄造的青銅器中的銘文所載,他用價值80朋的瑾璋(即玉質禮器)就換了一個叫矩伯的10塊田。
這位女貴族非常大方的,在很多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銘文中都有她賞賜臣下的記錄。按照研究者推算,她應該是武丁的母親一輩的人物。
可見在商朝,一些女貴族們屬於有錢有地還有人的存在,有着其經濟獨立性自然也有着很高的社會地位。
在商朝 對母系和父系的祭祀不在同一天進行
國之大事的祭祀,自然也少不了這些商朝女貴的參與。
“殷(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十三經注疏》
祭祀是商朝人日常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婦好和婦妌都曾經作爲類似祭司的角色,數次主持過祭祀天地鬼神的儀式,主持祭祀之人在商朝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
祭祀除了祭祀天地鬼神外,還有就是祖先祭祀。與後世明顯不同的是,女性先祖不是作爲父系血統先祖的陪祭,而是單獨接受子孫祭祀。
商朝人祭祀祖先是有特定的祭日的,而父系爲一天,母系方面則在另外一天,需要分開祭祀。從這種宗法性質來看,商朝女性的還是有着一些相對獨立性的。
而記載中用人作爲“犧牲”的祭祀,一次就要獻祭60人。
“今庚辰夕用獻小臣三十小妾三十於婦?”
小臣是商王的臣子,小妾是商王的女人,可見對這位女性的重視。
商朝重視對女性祖先祭祀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商朝的神話裏,商人是沒有父親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朝人認爲簡狄這位女性是他們的祖先,這一點也後世古籍中“聖人無父”的說法很相近,簡而言之就是感生神話。
武丁的兒子爲了祭祀母親婦妌鑄造目前爲止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司母戊方鼎。而婦好也有自己的隨葬祭祀鼎——司母辛方鼎。
當然,雖然商朝人重視對女性先祖的祭祀,但是已經不同於母系氏族時期。商王祭祀祖先,主要是以父系血統爲主而不再以母系如外高祖母、外祖母、母一系爲主了。
從單人葬到夫妻合葬 代表女性獨立性的喪失
商朝前期是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不過隨着時間推移,雖然還留有一定的母系氏族的遺風,但最終男權取得了統治地位。甚至對於新生兒還有重男輕女的現象,生女兒的話就是不嘉。
從婚姻上看,商朝前期的前八代商王還是一夫一妻制,而後則是一夫多妻制,就是商王有多個配偶,而且都是法定的。也就是爲何武丁有那麼多王后。而在武丁之後,商王則只有一個法定配偶,當然後宮三千是免不了的。可見母系氏族的女權地位是逐漸喪失的。
再從喪葬上看。商朝前期直到武丁時期,女性還是獨立下葬的,比如婦好,這本身代表了女性的獨立性。但到商朝晚期,則出現了很多合葬墓,形成依附關係。
比較典型的是山西靈石縣發現的一座商朝晚期墓葬。墓中有三人,男人在中間,女人一左一右。而分別的隨葬品並沒有什麼區別,可見經濟上還是地位比較平等,但是男人在中間,則說明在家族中的地位是男人爲主導的。男權社會已經定型。
結論
武王伐紂時公佈的商紂王罪狀,就是妲己“牝雞司晨”,也就是女性干政,認爲這樣的國家必亡,可見商朝末期男權社會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
不過因爲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時間並不長, 所以商朝在許多方面都還保留着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女性在政治上有一定發言權實際上是貫穿整個商朝的。
而且女性在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都發揮着作用,無論是軍事上、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承擔了一定社會責任。
但是因爲父權男權的確立,商朝女性的地位實際是越來越下降的,不過相較於後世,女性在商朝仍是有着比較高的地位。
而到了周朝,別說女性能夠馳騁沙場攻城略地了,就連死後也不再享受子孫的獨立祭祀。
《周易· 家人》就說,“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義也。” 被封於內院的女性最終成爲了封建社會男性附屬品般的存在。
參考資料 《甲骨文合集》、《殷墟婦好墓》、《殷墟文字乙編》《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