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左傳外、有國語、合羣經、數十五

【見解】左丘明著作除了《左傳》之外,還有《國語》,稱爲《春秋外傳》。十三經之外再加《左傳》和《國語》便是十五經。

【啓示】《國語》記錄周朝末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言論,以每個國家來記述,而《左傳》是按年編排,側重記事。


 65.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見解】經傳都讀熟後了再去讀子書。子書比較繁雜,必須選擇一些比較重要的部分來讀,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前因後果。

【啓示】在學習和掌握了各種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歷史更應該這樣,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於重點的歷史事件一定前要記住它的前因和後果,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科。

【註釋】

方:才、當。

子:指子書,我國古代書箱是按經、史、子、集分爲四類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書。


66.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見解】五子是指文中子、揚子、荀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之爲子書。

【啓示】五子之中,我們較爲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象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故事】五子中大家對老子及莊子可能比較熟悉,我們就以莊子爲書中的兩篇故事,來探索莊子的高深學問。有一次,莊子向朋友借米糧,沒想到那位朋友對莊子說:“等我的穀子收成之後賣了,我再借你可以嗎?”莊子當然聽了很不高興,就告訴他:“昨天在來這裏的途中,有一條鮒魚對我說:“我快乾死了請你幫我取點水來好嗎?”我便對它說:“等我到了南方後,再引西江的水來救你。”那條鮒魚隨即說:“等你從南方回來,你也可以到乾魚鋪來找我了。”有一回,莊子在釣魚時,有兩個楚國大臣奉命請他到朝中共議國事,莊子便說:“聽說貴國有隻神龜,楚王將它放在盒子裏供奉着,我請教你,這隻神龜是寧可在泥土裏爬行,還是喜歡被人高高的供奉着呢?”大臣答:“應該是喜歡在泥土上爬行。”“對了!我就是喜歡在泥土上爬行。”大臣啞口無言,只能佩服莊子善於比喻的口才了。


 67.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見解】等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後,再去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研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的盛衰原因,才能夠從歷史吸取一些教訓。

【啓示】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各類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註釋】

史:史書。

世系:姓相承的系流叫世系。


68.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

【見解】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期的帝王都能夠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被後禮,尊稱他們爲“三皇”。

【啓示】歷史學家大體把歷史分爲三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歷史從商代以後纔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以前的歷史是個神話和傳說的時代,即上古。

【註釋】

羲:伏羲氏,古代帝王。農:神農氏,古代帝王。黃帝:軒轅氏,古代帝王。 


69.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見解】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皇帝,堯認爲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在兩位很大的帝王治理之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啓示】堯是一位很賢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禪讓給有賢能的舜做繼承人。當然舜也不負衆託。在他們所處的那段歷史時期,稱得上是中國上古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故事】關於上古時期的各種傳說,因爲當今沒有文字的記載及遺蹟作爲依據,所以我們大多數神話來看待他們。就像夏禹,曾有人認爲他是一隻大蟲呢!但是,無論這些神話是真是假,至少是可以讓後代的人,去了解先人生活的演變和進化的情形。相傳在上古時,有巢氏教人架木爲巢;伏羲氏教大家怎麼馴養家畜;神農氏教人教播種五穀,還有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等,正說明了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從野蠻邁向文明的。由於這些人幫助大家改善了生活,便被推舉爲部落的首領。而黃帝則是因爲發明了新的東西,讓大家感激在心,所以中國人喜歡以黃帝的後代來自居。之後,又產生許多的皇帝,其中以堯和舜最受人推崇。堯舜的“禪讓之治”,更是衆所周知。看來遠在上古時代,中國的祖先們便以懂得“以禮服人”的道理,怪不得中國會被稱爲“禮儀之邦了。 


70.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見解】夏朝的開國皇帝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世人稱爲三王。

【啓示】夏商周,在中國歷史上合稱三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治四百年,商朝統治六百年,周朝統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