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認爲“道”是萬物的本原,“道”生萬物且存在於萬物之中。老、莊之“道”側重點不同,老子之“道”更體現整體性和全局觀。莊子之“道”強調內化,通過“心齋”“坐忘”等方法體悟、探尋“道”,並最終實現“逍遙”狀態和“道”境界。

面對生死,從容應對,不喜不悲,一切順從自然,實現大道人生。道家的莊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比如說在莊子的妻子去世時,好友惠子來看望。只見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根木棍,面前放着一隻瓦盆。莊子就用那根木棍一邊有節奏地敲着瓦盆,一邊唱着歌。對於這件事,莊子的回答卻是:“惠兄,感謝您老遠地跑來弔唁。

其實,當妻子剛剛去世的時候,我何嘗不難過得流淚!只是細細想來,妻子最初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恍恍忽忽之間,那最原始的東西經過變化而產生氣息,又經過變化而產生形體,又經過變化而產生生命。如今又變化爲死,即沒有生命。

這種變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樣運行不止。現在她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卻還要哭哭啼啼,這不是太不通達了嗎?所以止住了哭泣。”

莊子認爲人的生命是由於氣之聚;人的死亡是由於氣之散,他這番道理,姑且不論其真實程度。就以他對生死的態度來說,便遠在常人之上。他擺脫了鬼神對於人類生死命運的擺佈,只把生死視爲一種自然的現象;認爲生死的過程不過是像四時的運行一樣。這就是精神上的高度,莊子的出世。

結語:

死亡具有非凡的意義!沒有死亡,就沒有生活可言。如果你不能時時刻刻經驗心理活動的死亡,就不可能真實地生活,這絕不是智性上的詭辯,因爲如果你真的想要徹底活出嶄新美好的一天,就必須死於昨日的種種,否則你只能像機器一般運轉度日。這種像機器一般的心智,是永遠無法瞭解“愛”和“自由”的。

莊子用實際行動告訴你我,迎接死亡,自然地擁抱死亡,才能更好的生,更清醒地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