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话题是爸爸妈妈面对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为什么时常会情绪失控,而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那么如果自己是这样的状况,又该做些什么能够帮助自己控制情绪呢?

相信这是大部分父母亲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经常使用暴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吧?因为谁没有一点脾气呢?因为你做错了就不应该被打被骂被批评吗?不是这样的,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亲子教育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引导,这不仅对自己,也对孩子未来情商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要回答为什么情绪会失控?我们首先就得来看看自己大脑里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可以这个简单的理解,基本上我们的情绪在大脑里面是有两条路径的:一条是低阶路径,一条是高阶路径。当我们接收到外面那些信息跟刺激的时候,第一个启动的是我们的低阶路径。

例如,看到宝宝出现了一些爸爸妈妈不欣赏的行为,比如说宝宝出手打人了,或者是把东西摔了一地摔破了。在这个时候立刻这个信息,就会到大脑里面的情绪脑的掌管部分,叫作杏仁核,是在大脑里头属于最中央偏下面一点点的地方,所以叫做低阶路径。而这个低阶路径,传导的速度特别快,所以爸妈立刻就会有反应,心里就火冒三丈说,“你又来了,你这么搞的又调皮了?”这个时候,低阶路径的情绪就启动了。

然而,最终决定我们情绪反应的还有另外一条路径,走的就是大脑比较外层那个部分,到了大脑皮质,这是大脑最外层的理性思考的部分。那么会有另外一些信息往这条路径走,这条路径做什么用处呢?是用理性的方式来思考并判断这个情景。例如这个高阶路径信息到了大脑皮质,然后我们就会想说,“第一,孩子这样做真的不好吧;第二,我如果现在大发脾气,甚至于打骂他一顿真的对孩子就帮助吗?第三,我现在看到孩子这些行为觉得特别烦躁,是孩子真的做得很糟糕,还是跟我自己过去的成长经验有关呢?”

也就是说,这些当下的情况,我们经过大脑的高阶路径去思考一番以后,如果我得到的结论是说我可能反应太过激烈了。另外,如果我现在大吼大叫,并且打骂孩子的话,其实是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不会让他变得更好。所以,当我经过这个思考再回来的时候我做出来的情绪反应就会不一样了。

如果高路径和低路径共同作用,父母会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育儿行为。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父母可以生气,但他们有能力不发脾气。什么是失控状态?很简单。基本上,低层次的路径是从“我好生气,我好生气”开始的,然后高层次的连接路径并不能真正起作用,所以没有办法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我现在怎么能对孩子做出这种情绪上的反应,这样我的父母就完全失控了,然后开始骂,说,甚至打人,做很多事后后悔的事情。”我怎么能不这样做呢?为什么我要这样伤害我的孩子呢?”

所以各位也会意识到一个道理,你肯定听过很多人说,“我天生就是这个臭脾气,然后呢我觉得做人要真诚,要忠于自己脾气来了,是我就要爆发好,千万不能够压抑情绪,也不要伪装自己”。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论调?

事实上,这样的状况在大脑神经科学家看来,其实是这个人的大脑功能不够健全,低阶跟高阶路径没有办法整合一起合作、发挥功能的结果。换句话来讲,爸爸妈妈生气,但是不乱发脾气,其实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发挥大脑的整合功能,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

那么当面对孩子发觉自己情绪要失控了,该怎么样摆脱这个情绪会失控的状况呢?我十分鼓励父母亲要常去思考自己情绪容易失控背后的一些深层的原因,例如跟自己成长经验是不是有相关性等等?那么这个工作能够自己做很好,如果你发觉自己做起来很辛苦的话,恐怕就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了。

那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如何在情绪即将失控的当下让自己恢复冷静呢?

1、生理反馈法

首先请注意自己生理的变化,当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很容易跟着就产生了一些变化,例如心跳血流、呼吸的速度增加,例如你发句你的双手绷紧、四肢绷寄,这时候你就意识到自己生气了。那么这个叫做“生理反馈法”,所以如果爸妈常常关注自己的生理状况的话,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点觉察到我快要失控了。

2、暂停沟通

接下来第二个动作是什么呢?就要暂停,暂停跟孩子的沟通。因为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跟孩子互动说话的话,父母亲就非常有可能做出让自己后悔而伤害孩子的一些言行出来,所以怎么办呢?立刻暂停跟孩子进行了互动。

而各位可以做的事情倒不是当下掉头就走,因为这么做,年幼的孩子分不出来,“爸妈到底是遗弃我了不理我了?还是讨厌我?”

比较好的做法是,爸妈跟孩子说,“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生气,我需要点时间冷静,我待会儿再来跟你说好不好”。

3、做一些放松的练习

第三做一些放松的练习,例如发现四肢很僵硬,觉得自己快要控制不住了,请把手慢慢慢慢放松,还有做深呼吸效果特别好,建议您做的是两拍吸气八拍屏气四拍吐气的“284呼吸法”。

这样子的方式,有助于自己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恢复正常的压力水平。此外,站起来走动,也会对于情绪的安抚很有帮助。

4、启动情绪的高阶路径

第四这时候就该启动情绪的高阶路径了,这个时候您可以问自己几个重要的大问题。面对孩子目前的这个行为状况,我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那现在做些什么,我才能够达到我的教育目标呢?例如,爸爸妈妈就会意识到,“如果我现在乱发脾气的话,只会让孩子离我更远,我更没有办法,正面的影响他,所以我要用什么方式说话,牌子才能够理解这个行为不被接受,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呢?”

那么当这几个大问号被思考,并且有了答案之后,其实这时候爸妈不但避免失控,更重要是已经完成了低阶跟高阶路径一起整合的这个功用。因此再回去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您就可以做出对孩子很有帮助的一些教养行为。例如,就有能力走回去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刚刚不高兴了,所以你出手打了人,然而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我希望你下一次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说出来,说我不高兴了,我不喜欢谁谁谁这样做,你可以说出来,我们就知道了你不需要动手打人的”。爸爸妈妈就有能力把之前所学过的所有对孩子有帮助的这些育儿做法给展现出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