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孩“双商出圈”

是天赋异禀还是教育有方

自打新一季韩综育儿节目《超人回来了》播出后,这个叫

姜好

的小朋友就频繁登上微博热搜,甚至一个月还上了三次热搜,数据说话,这孩子出圈了!

待人亲切礼貌,会主动打招呼,一点也不胆怯。虽然才两岁多,却已能自如同他人交流,而且词汇量丰富,常常被人夸“很会说话”。


父子去市场,小好能说出很多果蔬的名字:大蒜、茄子、甜椒、蘑菇、黄瓜。

像“导演”“编剧”“三脚架”这种专业名词,或者运动品牌,小好也能脱口而出。并且能精准地形容事物。

另外,小好的记忆力也很惊人。

爸爸姜Gary在一次与小好做游戏中,意外地发现了小好的“超能力”。

爸爸让小好5分钟记忆16张卡片,结果小好全都记住了。现场的导演窃窃私语:“这个播出去应该没人会相信吧”,连爸爸也难以置信地感叹:“我是生了个天才吗?”

过了三周后,爸爸又给小好升级了记忆游戏的难度。16张图增长到25张。结果小好又轻松闯关成功,而且连上次测试里搬家车的位置在哪,还记得清清楚楚。


聪明,性格又好。网友们很是羡慕姜Gary能有这么好的孩子。更有人调侃这是现实版无能老爸和天才儿子的故事。

2

老父亲虽憨

但一样能教育出未来可期的孩子

小好的出众,爸爸本人也很惊讶。他说,自己没有用特别的方法教他。其实,正是因为爸爸

没有目的性的教育,小孩才比同龄人更茁壮成长

小好懂得多,不是因为父亲特意去教给他什么,而是

孩子本身有兴趣去学习

。父母给了孩子一个爱与自由的环境,其他的最多是引导,不去干涉孩子的边界。

对爸爸而言,在时间的分配上,陪伴孩子是首位。姜Gary是一个说唱歌手,做了热综《Running Man》(韩版《奔跑吧,兄弟》)的常驻主持人名声才起来的,后结婚回归家庭,主动从《Running Man》下车。

他说自己

70%的时间都在育儿

。小好,是在爸爸妈妈的爱和陪伴下成长的孩子,内心没有匮乏,总是充盈幸福。

从节目中,能看到小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

好奇心很重

。碰到什么,都要来句这是什么。遇到不懂的,就会问句为什么。

一般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连环提问时,可能会不太耐烦,搪塞或者无视。但小好爸爸没有,他认真倾听和回答,每次都很耐心。

和爸爸玩着游戏时听到“吱吱”的声音,小好问这是什么呀,爸爸说这是摄像机工作的声音。

“为什么路上的车这么少”

“因为大家都去工作了。”

和孩子准备去琴行,路上碰到了坐在一旁下棋的老爷爷们。小好来了兴趣,拉住爸爸前去看看,爸爸也没制止他。

“这是什么。”

“下象棋。”

“下象棋是什么?”

“是老爷爷在玩的一种游戏。”

耐心、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用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去回答。

爸爸这么一说,小好很快就领悟到老爷爷在做什么。

“原来是做游戏,老爷爷,要赢哦!”

了解后的小好,便心满意足地拉着爸爸走开了。

爸爸也

注重开拓孩子的兴趣

,经常带着孩子四处转,让孩子感受生活,不限于纸上的认识。

除了旅行,菜市场、餐馆、琴行,家附近的商铺爸爸也常带小好去。对于小好来说,溜大街也和游戏一样,他充满兴趣,每天都有新知。

而且,爸爸总是

鼓励孩子,及时给孩子认可

。所以孩子总是充满自信,和别人沟通时也坦然自若。有勇气和底气去做喜欢做的事情,当他完成一件事会特别有成就感,也会自我称赞。

3

兴趣夭折在半路上,

孩子怎么能做自己?

之前看到一个微博,原微博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笔记,而老师却认为她不认真,是在上课画画,所以惩罚了她。

老师只认准一种固化的学习方式,不理解和认可孩子,浇灭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利益来看,更可怕的是中断了孩子可贵的创造力。


一些老一辈父母更是思想固化,认准孩子的光明之路只有一条。

他们认为死读、读破了书,离成材就不远了。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不跟学业直接相关的,全是影响学习的,都应制止。

我读小学时,对画画很感兴趣。拿着画笔可以专注地画一下午,每次都拿着“大作”给家人看,一脸自豪又期待地等着评价。

我想学画画,父母是知道的。但他们不会给我报画画班,他们只会给我报剑桥英语班和我不喜欢的奥数班。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更有用。

当时,我对英语还有点兴趣,所以学的还好,也从学习中获得过快乐。但奥数就不一样了,同样的题,看着别的小朋友头脑风暴,津津有味解题,而我只能为自己不会生闷气。

心里埋怨父母为什么非要我学不感兴趣的东西,让我承受这种痛苦。这就直接导致我对数学产生了反感,成绩也别提,自然也下降了。

孩子天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由于父母很多时候没能引起重视,就会无意中让孩子错失了宝贵的成长机会。

4

好奇心

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眼睛

有了兴趣,孩子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有了好奇心,世界都为他敞开。那么我们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1、不做“消防队长”,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幼儿时,会有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

“为什么叶子会从树上飘落到地?”

“为什么雪是白色的,是冷的?”

……

这些数不清的问题有时无厘头,有时很高深,总是让父母招架不住。问题一多,父母就没了耐性,时而无视,或是随意搪塞。

“你烦不烦啊,别问了。”

“我怎么知道。”

“爸爸忙着呢,自己玩去吧。”

殊不知,孩子的好奇心就被父母无意的举动扼杀了。

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证明他的好奇心强,这是好事。

高晓松兄妹的母亲张克群就很注重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女儿小时候,有一天晚上他们一起散步,女儿问道:“为什么我们走路的时候,月亮也在走路?”

张克群一时回答不上来,就把孩子带回家找来亲属帮忙解答。

“全家一个学物理的博士,一个大教授,还有一个本科生围着孩子解答这个问题,孩子会觉得他们的问题受到了重视,就会保持求知欲。”

面对孩子的提问,无论父母知道与否,都请尽量

坦诚如实地回答

,不知道也不是丢脸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探索,去寻找答案。

2、鼓励孩子多去尝试

泰国有个叫《豆芽》的公益短片。小女孩发现市场里卖豆芽的店铺卖得最好,便向妈妈提议种豆芽。

妈妈没有拒绝女儿,没觉得她在胡闹,而是回答她:

“我们试试。”

毫无经验的母女,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看着在阳光下枯死的豆芽,妈妈笑着对女儿说:

“没关系,我们再试。”


第二次,他们找来书看。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字认不全,还坚持和孩子一起研究。他们改进方法,却仍然失败。但母亲仍然信心满满:

“我们试试!”


直到三次尝试后,他们发现豆芽枯死的原因是没有按时浇水。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豆芽终于发芽了。

母亲问:“我们要不要再试试种种别的?”女儿笑着回答:“我们试试!”

短片中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长大后的她拿到奖学金,在瑞典从事科研工作。

她说道:“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

神奇的肥料,养育着我的好奇心,浇灌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

每一次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就是在为孩子

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善于思考的人,总能获得更多、更深的认识。

3、给孩子搞破坏的机会

没有人天生就是“万事通”,成长就免不了磕磕碰碰,经验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累积的。

我们大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小孩呢?尤其是低幼儿,他对世界的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在了解的过程中搞点破坏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有一个女儿在两岁多时,把妈妈的面霜抹得哪都是,嘴里也有。妈妈也没有发脾气,而是给圆圆拍了张照片,问她是不是闻着香,以为好吃,忍不住尝了一口。圆圆点头。

通过温柔和耐心的引导,圆圆知道了这不是食物不能吃,是搽脸的,只抹一点就好。从此再也没有破坏妈妈任何面霜。

这位妈妈的邻居知情后,佩服她脾气好,要是自己,就得开骂了。

其实

这无关脾气,而是与对事情的认识有关。

一瓶面霜被毁了,损失了金钱,但孩子却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常识,感受了乐趣。相比之下,哪个更有价值一目了然。

爱好就是天才。可以说,一个人对某件事痴迷有多深,天才就有多高。

天才不容易出现,不是天才太少,是因为天才太容易被扼杀。

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些自然给予的特殊密码出生的,自然给你一条鲜活的生命,一定会同时在你的生命中注入某种天赋。

这种“上帝的恩赐”犹如种子,蕴藏着表达潜能,能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要看外部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美好的家庭教育,给这颗种子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


孩子自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做父母的,无需拔苗助长。父母只需为孩子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用爱和陪伴滋养其成长,其他的,静候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