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最喜欢的是宝宝的笑脸,最害怕的就是宝宝的啼哭

哭仿佛是每一个宝宝与生俱来的语言,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都通过这样的渠道发泄出来。

但是这种啼哭也确实让许多父母感到苦恼:忙碌了一整天的父母本来想回到孩子的身边度过一段休闲的时光。可是却被宝宝的哭声几乎“折磨”到神经衰弱

明明以为孩子的哭闹是因为饿了,结果把奶粉拿过去发现孩子看都不看一眼;以为宝宝是需要换尿布,结果伸出小手让我抱;睡前哭,睡醒哭,真是折磨人的小妖精。

许多宝爸宝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宝宝所有的情绪和意思的表达都是通过啼哭这一种形式进行表达的,所以难免会出现爸妈根本不知道宝宝想做什么的场景。

这时候的妈妈会想:要是我可以听得懂宝宝的哭声是什么意思就好了。

这其实并不是异想天开,其实,宝宝看似相同的哭声背后自带区别特质,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区别才能够针对性地回应宝宝的需求

想要针对性的回复宝宝的需要,父母首先要明确宝宝哭声的种类。

宝宝的啼哭可远远不止一种这么简单

根据宝宝啼哭的原因不同,可以将宝宝的啼哭按照功能性划分为:生理性啼哭、病理性啼哭和需求性啼哭。

生理性啼哭是宝宝正常的生理表现。

常常表现为宝宝的哭声抑扬顿挫,声音响亮,哭而无泪。即使在“哭”也不耽误手中的内容,玩耍,进食都很正常。

病理性啼哭是因为身体感到不舒服,通过哭这种方法来向父母“示警”。

需求性啼哭往往是宝宝在进行情绪的表达,希望得到父母的反馈。

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宝宝的啼哭的事件都集中在宝宝的需求性啼哭上。这时的宝宝常常进行自己喜怒哀乐等多方面的情绪化表达。

父母要学会分辨出这些哭声的不同进而判断出宝宝的不同需求,然后根据宝宝的不同需求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进行针对性处理。

宝宝的几种需求性啼哭,码起来,不要丢

1)“我饿了,我要吃饭”

【饿哭】

宝宝刚刚出生的3周内,大部分情况下,婴儿的啼哭原因都是因为饥饿。这时候的宝宝往往在吃到妈妈喂到的奶之后就会停止哭声安静下来。表现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表现】

饿哭宝宝的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重复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地哭一声,接下来有一个停顿,再停顿,再短哭。

仿佛是在用声音和爸爸妈妈说“饿——饿——”

当看到妈妈过来的时候,宝宝会着急地扑到妈妈的怀里。

如果宝宝四处寻觅人,看到人过来就让来人抱抱,这也是宝宝饿了的标志。

【做法】

当宝宝饿了的时候,父母应该抱起来宝宝,用语言对宝宝进行安慰"宝宝饿了,我们马上吃饭啦"。缓解宝宝的紧张的情绪。

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妈妈也应该对宝宝做出表扬:“很棒的呀”,和宝宝保持亲密的距离,让宝宝吃饭的时候能够更加舒适。

一般情况下,宝宝都是2~3个小时的时候就饿了,父母不要过于强制的固定宝宝喝奶的时间,应该根据宝宝的食欲,上午是否吃过其他的东西进行综合的判断。

2)“我渴了,我要喝水”

【渴哭】

水是人身体内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宝宝的年龄小,体内含有较高的水分比例。

据调查,正常足月的婴儿体内水分占据75%,成年人体内水分占据60%左右,宝宝对于水的要求也是啼哭的重要来源。

【表现】

宝宝口渴时和饥饿时哭声的表现很相似,宝宝在口渴的时候会做出和饥饿的时候一样的动作,当宝宝伴有舔嘴唇的动作时,这就表示宝宝已经口渴了。

【做法】

发现孩子出现了这种表现时,妈妈应该给孩子喂一些水,让孩子补充适量的水分。即使是在喂奶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宝宝喝一些水。

有些父母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认为孩子喝过母乳和奶粉后就不需要喝水了。实际上母乳或者奶粉中的水分不能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常常会出现唇干的情况。

当发现孩子渴为孩子喂水的时候,对水的种类也要多加分辨。白开水是宝宝最好的饮料。不要给孩子和果汁汽水等含有较多糖分的饮料,避免造成宝宝龋齿和口腔细菌的滋生。

3)“我困了,要睡觉”

【困哭】

因为犯困而睡着的宝宝就像是一个小天使,困困的他们总是能第一时间进入梦乡。

据统计宝宝一天要保持16小时的睡眠。

父母在宝宝的困意陡生的时候去和宝宝玩将会是大大的不妙。

【表现】

宝宝犯困的时候会觉得眼皮沉重,打哈欠,揉眼睛,这些都是犯困的暗示

宝宝感觉到困意但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不能安静下来睡觉的时候,往往会爆发比较强烈的哭声。而且这个哭声还会越响越大。

【做法】

这时候的父母应该赶紧将宝宝转移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将宝宝轻轻地放在小被子上,轻轻拍打宝宝的身体,让宝宝尽快地入睡。

疲劳状态下的宝宝一般不容易安静下来,父母应该时刻注意宝宝困了的暗示,在宝宝犯困的同时,让宝宝在安静的环境下进入梦乡。

4)“我想要换尿布”

【尿布哭】

这个时候宝宝哭是因为自己的的尿布脏了,宝宝的身体会感觉到不舒服,通过哭声,希望能够获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然后将脏的尿布拿走。

【表现】

尿布脏了的时候,宝宝的哭声并没有犯困的时候哭声大。这时宝宝的哭声节奏更加短促,哭的声音不大,在哭的同时会转动自己的身体。

当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要考虑给宝宝换尿布了。

【做法】

父母在给宝宝进行换尿布的时候不能指责宝宝的哭闹行为,应该说“宝宝真乖,都知道告诉妈妈自己不舒服啦”等话,这是对宝宝行为的安抚

父母对宝宝的哭闹行为的指责会让宝宝觉得委屈。其次,如果没有及时地更换不干净的尿片同样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

5)“我想让妈妈抱着我”

【情感哭】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将自己所看到的当做自己的全世界,理所当然地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自然而然的依恋关系,而这种依恋关系主要体现在妈妈的身上。

当宝宝看不到自己的熟悉的人之后,由于认知方面的限制,他会认为这个人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宝宝的安全感,所以宝宝才会哭。

【表现】

这时的哭带着一种撒娇的感觉,哭得很热闹的宝宝被妈妈一抱起来就不哭了,这时的宝宝其实更希望和父母近距离的接触。

【做法】

父母应该多抱一抱自己的孩子,给他提供父母在身边的安全感,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轻轻地把宝宝抱起来安慰她。

上面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宝宝哭的形式以及需求性啼哭的表现和真正含义,宝宝的需求不同,哭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父母应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证总结,希望文章的观点能给各位妈妈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