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邦当了皇帝后,感念这种救命神鸟,就做了鸠杖赐予七旬以上的老人,作为享受养老福利的“老年证”。汉宣帝刘询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 80 岁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以鸠杖,享有一系列的特权和殊荣。

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鸠杖的特权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政府给予老年人一系列福利,还有众多养老政策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老年人持老年证出行,还可享受不少便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优待和便利,2000 多年前的汉代人已经有了!
不过,汉代的老年证不是一个小本子,而叫鸠杖。
汉代朝廷便颁布《王杖诏令册》,将授杖、持杖、用杖的准则纳入法律。诏书宣告,“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之,比于节。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六百石,相当于当地的卫工令、郡城、县令官职。有了朝廷许给的“六百石”,老人持王杖进入官府,便不必低头碎步,等于同当地长官平起平坐了。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鸠杖,杖上系着竹简。简文记载:“得(鸠杖)出入官府,行驰道旁道。”意思是老人可持鸠杖出入朝庭公堂,甚至官员的府第,走在天子行马车的“高速公路的安全通道上”。
不仅如此,汉代除了优厚老人外,还给予老人尊严。简文还记载,如果有人胆敢辱骂者,视为大逆不道。当时,汝南一个姓王的男子打了一位老人,结果被判“斩首弃市”。
还有更倒霉的呢,也是在汉代,一个小官吏,发现一个老人有作案嫌疑,就把他抓了起来,结果呢,老人没事情,这名为公办案的官员却被杀了头。
刘邦的救命“恩鸟”
鸠杖因何有如此神威?
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 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为鸟在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者。”
原来,刘邦和项羽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兵败,项羽穷追不舍。
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刘邦躲藏在树丛中。当时正好有一只斑鸠落在树上鸣叫,项羽的追兵赶到,认为只是鸟叫而已,树下无人。斑鸠的“掩护”下,刘邦躲过杀身之祸。
刘邦当了皇帝后,感念这种救命神鸟,就做了鸠杖赐予七旬以上的老人,作为享受养老福利的“老年证”。
汉宣帝刘询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 80 岁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以鸠杖,享有一系列的特权和殊荣。
乾隆是鸠杖的铁杆粉丝
汉高祖刘邦开启了汉朝赐杖的先河。自此,给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
这种为古稀老人的赠杖规矩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代。
其中,乾隆帝是鸠杖的铁杆粉丝。
他在位时,清宫收藏了许多汉代的青铜和玉的鸠杖首,还命工匠用玉石仿制了鸠杖。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曾大量制作鸠杖,用上等白玉、碧玉,甚至将上好的玉质工艺品改制为鸠鸟,做成鸠杖。
乾隆爷不仅自己使用鸠杖,还请其他老人一起“玩”。清代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记载:“ 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干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乾隆在御制诗中曾多次题咏各种鸠杖、雀杖。
鸠鸟有着美好的寓意
为何从刘邦到乾隆帝,都对鸠杖情有独钟呢?
主要是鸠鸟有着美好的寓意。
我国崇鸠观念由来已久,古人视鸠为春鸟、善鸟,象征着生命和慈祥。
西周就有“献鸠养老”的风俗。《周礼·罗氏》记载,国家专设罗氏(主管捕捉飞禽的官员),“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也就是说,持杖在手,时时防噎,以保长寿之意。
此外,“ 鸠 ” 与 “ 九 ” 同音,“ 九 ” 乃数之极,又称天数,按《易经》之说,具有 “吉祥 "”之意,蕴藏着对老人 "“寿元无量 ” 的美好祝愿。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