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從四川陝西等地收集了大量的水銀,並且支持當地丹砂礦業的發展,爲地宮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在以前的一篇雜誌上,記錄了有關“秦始皇陵地宮埋藏大量水銀”的說法。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讀者們,關於秦地宮裏的水銀,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始皇帝身上有太多太多未解開的謎底,留下衆多令後人絞盡腦汁都猜想不透的難題,地宮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地宮,即秦始皇陵園,1962年考古人員第一次對其全面考古勘察,並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千百年來圍繞着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
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儀建築和佈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
而秦始皇地宮除了衆多珍貴古物外,還有百餘噸的水銀。在以前的一篇雜誌上,記錄了有關“秦始皇陵地宮埋藏大量水銀”的說法。
從很多文獻當中,包括科學測量,都已經得到證實。秦始皇從四川陝西等地收集了大量的水銀,並且支持當地丹砂礦業的發展,爲地宮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水銀在地宮當中的作用,不僅僅是繪製山川湖海,還有防腐、防盜等實用功能。
秦朝時候鍊汞的方法是低溫焙燒法,鍊汞爐一般高約0.6-0.7米,兩個爐子連成一組,合用一個燃燒室,主要以木材作爲燃料。
據《天工開物》記載,焙燒爐一次能夠裝15-20公斤的硃砂礦石,如果用炭燒,需要10個小時。如果是優質的礦石,回收率能夠達到20%,每天能夠產出3公斤的汞。
限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汞的生產率也不是很高,而且汞易揮發,秦始皇地宮當中這麼多的汞,肯定不是幾年之內能夠上貢完成的。
那麼這麼多的水銀是怎麼來的呢?據《史記》記載,有兩個礦產地,一個在巴渝地區也就是重慶,另一個在陝西的旬陽。
西南地區大量的丹砂礦是如何運送到西安的呢?其實蜀道在武王伐紂時期就已經開通了,其中《尚書·牧誓》中記載了巴蜀地區參加戰鬥的經歷。
所以這些棧道在秦朝時期就已經修過,通常在峭壁上鑿孔,然後插上木樑,形成棧道,可見當時運輸丹砂礦的困難。旬陽運送丹砂到西安則要方便多了,順着旬河,再沿子午道就可以抵達西安。
水銀具有毒性,因爲它無色、無味,因此古代墓葬當中使用汞防止盜墓行爲。
據《括地誌》記載:“齊桓公墓在臨苔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崗,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
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金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古籍當中齊景公墓地,飛鳥進去都會立刻死掉,可見利用汞防止盜墓,秦以前就有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